“小”文联办大事
——记北京市宣武区文联
北京市宣武区文联成立于2004年12月22日,是目前北京市已成立的区县文联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宣武区文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力地发挥了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很好地起到了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艺术家、艺术家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全区群众的肯定与赞誉,在全区文化工作领域也拥有了较强的影响力。一个区级基层文联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记者近日采访了宣武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杨海森。
杨海森告诉记者,宣武区文联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开展了几项重大文化活动,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迅速扩大了影响力。2005年6月,具体承办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际论坛”,并开展了一系列“奥运进社区”活动,将北京市的迎奥运氛围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今年春节期间的大观园红楼庙会继续主打奥运主题,而6月,还将开展“奥林匹克电玩节”活动。2005年12月,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又具体承办了“中国电影诞生地——大观楼影城揭牌”高规格纪念活动,使得这个百年老字号又重新焕发了光彩与生机。
宣武区是北京市的老城区,繁华的大栅栏商业街、林立的会馆、热闹的厂甸庙会等等都是老北京的招牌标志。宣武区文联立足地方特色,认真策划,深入挖掘,大力弘扬古老、深厚的宣南文化。他们组织实施的每年一度的厂甸庙会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庙会品牌之一,也成为人们了解宣武、了解老北京的一面镜子。去年,宣南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也成为了解老北京文化的一处标志性去处。今年,宣武区文联还将在专家严格论证的基础上,请画家艺人创作一幅26米的长卷,反映清代乾隆年间北京的风土人情,打造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将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珍贵礼品赠送友人;还将以“老北京的十条大街”、“老北京的十个会馆”等为题,制作精美的音像宣传片;还将出版名人写宣武、书画家绘宣武等图书。对宣南文化、老北京文化的挖掘与宣传,不仅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也为当地的旅游等事业增加了不少活力。
据杨海森介绍,宣武区辖境内有中国东方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等多个国家直属文艺院团,以及北方昆曲剧院等众多北京市属文艺院团,驻区文化单位多、著名艺术家多。宣武区文联首先注意吸纳、发挥他们的优势。同时,这里还有很多基层文化精英,区文联专门组织人力物力扶植、帮助他们。有一位青年艺人善于复制书画作品,区文联就积极和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等单位联系,为他开拓市场。另外,区文联还准备积极组织会员走出国门采风、取经,并聘请律师为会员提供维权服务。要通过这些措施,让区文联真正成为广大会员,尤其是基层会员的“家” 。
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宣武区文联的又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他们参与策划了区里的“五月鲜花”、“夏日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与辖区内的椿树街道办事处、天桥街道办事处、广内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合作,举办了第三届“椿树杯”北京社区票友赛、“天桥杯”两市四地北京鼓曲邀请赛暨天桥民俗文化节、“广内杯”空竹邀请赛等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活跃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得到了群众的称赞。
作为一个基层文联,北京市宣武区文联积极发挥主动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立足地方文化,服务百姓大众,一年的实践证明,他们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工作思路,做出了令人称赞的工作成绩。而杨海森表示,宣武文联的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他们还有更多的计划,也会做更多的工作,更好地当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艺术家、艺术家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