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艺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广西桂林市文联开展“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文艺采风创作活动
广西桂林市文联近日联动兴安、资源、龙胜等县文联,组织党员干部、文艺志愿者及文艺家们深入乡村开展了“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文艺采风创作活动,用文艺的力量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活动中,文艺家们分别走访了兴安、资源、龙胜三县的一些贫困村,了解各县及部分村镇的脱贫工作情况,采访其中涌现的典型事迹,通过各种形式不断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文艺扶志又扶智
漠川乡保林村是桂林市文联的帮扶结对贫困村,在村两委班子、驻村第一书记钟平凡及脱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保林村近年来旧貌换新颜,全村贫困户于2018年脱贫摘帽。桂林市文联积极发挥文艺优势,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多次在村里开展文艺辅导及演出、书赠春联、摄影等文艺惠民活动,文联常态化的传统艺术教育服务,助力山村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在钟平凡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下,县财政投资1100万元于2019年春节前把保林村距乡镇9 . 8公里需驾车50分钟的道路修成行政村级公路,钟平凡还四处“化缘” ,争取到50吨水泥给村民修辅道。保林村委集体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争取今年创收8 . 5万元。几年来,钟平凡积极参加到县、乡各部门的各项扶贫工作中去,带领工作队员,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与贫困户交心谈心、与村民拉家常,深得村民喜欢。
这就是保林村第一书记扶贫生活的真实写照。听取了漠川乡领导的介绍,文艺采风创作团成员感慨万分,积极参与到保林小学开展的“文艺进校园”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源江村是中国南方·风车之乡乡村旅游示范区,有摩天岭大峡谷等自然资源和华南最大的风电基地,经过“风电产业+果蔬产业+农旅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升和打造旅游区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旅游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脱贫的目标,吸引了大量区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采风创作团一行听了兴安镇及源江村相关负责人对村子发展变化的详细介绍,参观村子并采访了源江村长丘坪屯的脱贫致富积极分子杨超良。一位艺术家为杨超良写了一副对联“双脚踏上幸福路,两手绘成富贵花” ,贴在了家里,这副对联便是他如今生活的幸福写照。
文联帮扶“文艺村”
在资源县中峰镇,文艺家们参观了集特色优质产业、自然旖旎风光、民俗乡愁文化、红色长征精神、农旅融合发展于一体的“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在红提(核心)示范区及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里感受到了农科所科研与示范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生机与活力。随后参观了车田苗族乡枫林阁异地搬迁安置点及扶贫车间,了解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坐落在陆定一笔下老山界的半山腰下,早在2017年,桂林市文联就组织文艺专家到此指导,该村获得自治区级“文艺村”称号。几年的扶贫工作让如今的塘洞今非昔比,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融为一体,这里既是全市廉政教育基地,又有粤桂扶贫协作资金做后盾支持,乡村民宿更是热闹非凡。
苗寨旅游舞翩跹
一到龙胜马堤乡张家塘苗寨,文艺志愿者陆絮彬兴奋地说道:“两年前我们来过这里,我手机里还有那时的照片,现在像回家一样。 ”桂林市文联组织采风活动曾到过张家村,那时候停车场很破败,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了,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了。近年来,当地强化“党建+”理念,用民族文化旅游扶贫的模式,敲开了村民增收的“致富门” 。张家苗寨将苗族刺绣、苗族传统婚俗、编制草鞋、打糍粑、品油茶等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打造苗族原生态歌舞表演,设置周末亲子游、民俗体验游等旅游套餐,让游客切身感受苗族传统文化和田园乐趣。苗寨村民杨启良带领采风创作团一行拜访寨子里的老人,给大家唱起了苗族古歌,让大家感受到苗族音乐的魅力。
伟江乡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油茶、高山云雾茶、高山黄金梨等高山特色产业种植,并继续发展辣椒、西红柿等传统产业,着力发展芭蕉芋、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产业,让伟江的果蔬声名远播,更让当地百姓实现脱贫致富。
近年来,桂林各县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和“学习、生态、旅游、扶贫”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红色文旅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打造一体化的红色旅游品牌和红色文化、绿色生态阵地,开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长征之路。
“从资源的车田乡到龙胜的伟江乡,这一条线路的变化让我很震惊。 ”桂林市文学艺术研究室负责人、画家雷林杰谈道,“二十年前我走过这一条线路,路和房子都破破烂烂的,根本不想再来。如今沿途到处都是让人想停留写生的好地方,我也画了好些素描,把这些美好记录下来。 ”
桂林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何绍连表示,桂林市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用文艺的力量做好脱贫攻坚,不断深入生活创作,为文艺不断出力,多出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