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留存生命的价值
——《见证者·红色娘子军》创作有感
作者:黄一鸣 文/图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先梅(左)、王运梅(中)、潘先英3位娘子军老阿婆

  摄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摄影不仅仅是一张照片,而是摄影人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是摄影人真心的情感表达。我始终相信,摄影能起到让人们关注社会、唤起良知的作用。纪实摄影的基本特征就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关注人生。摄影人是历史的记录者、时代发展的见证人,他们用手中的相机真实地记录下这个世界带给人类的欢乐与痛苦、辉煌与灾难。

  我的新摄影作品集《见证者·红色娘子军》从创作到完成花了20年时间。1999年当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红色娘子军特务连这些老战士的时候,就产生了讲述她们故事的想法。多年来虽也常有接触和拍摄,但都无法完成这部作品,因为对她们的了解太浅显,知识积累太有限,不知从何下手。由于同时又在进行着多个专题的采访和拍摄,转眼间20年过去了,有些红色娘子军老战士也相继去世。

  今年5月1日是海南岛解放70周年。从2019年开始,我又着手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和阅读相关的电影和纪实文学作品,包括《琼崖纵队史》 《海南之战》 《红色娘子军传》 《红色娘子军史》等,为完成这部作品做各项准备,并再次走访老战士的家乡——琼海市,目睹了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增强了我完成并出版这部作品的信心。由于种种原因,早年的拍摄遇到了许多困难,没有顺利地进行下去。这个摄影专题作品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时光飞逝,很多老红军们都已经去世,那些没有留存下来的影像一去不复返了,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摄影就是遗憾的艺术,你无法再现不存在的事物,你也不能再回到过去。让我们缅怀这些已经失去的人们、失去的时间、失去的人生、失去的爱吧,她们的精神永存。

卢业香,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仙村人,1931年参加红色娘子军

  同样的经历是, 200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在海南岛内开始了采访拍摄“慰安妇”这个专题。1939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海南岛,在岛内建起了多处慰安所,强征民女、掠夺资源,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寻找当年幸存的“慰安妇” ,我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岛内十几个市县乡镇,行程2000多公里寻访拍摄仅存的20位“慰安妇”老人,这其中也有琼崖纵队的“红色娘子军”战士林爱兰,她是我一直跟踪采访拍摄10年的琼崖纵队老战士,直到她2015年12月去世,留下了许多难得的影像。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我的纪实摄影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故事的真相,通过纪实摄影的方式将信息传递出去,引起社会的共鸣,这就是纪实摄影的力量和价值。我认为,纪实摄影能唤起人们的良知。美国摄影家路易斯·海因的作品《童工》曾让人们认识到使用童工是一种犯罪,促使有关当局出台制止使用童工的政策。他曾说过这样一段名言:“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要表现那些应予赞美的东西,也要表现那些应予纠正的东西。 ”美籍越南裔摄影师、普利策奖获得者黄功吾的越战摄影作品《战火中的女孩》 (又名《火从天降》 )也使全世界人民对以美国为首发动的越南战争进行了谴责。美国著名评论家、作家苏珊·桑塔格曾经这样写道:“像1972年占据了世界上大多数报章头版位置的照片——一个赤身裸体、刚被美国凝固汽油弹喷烧的南越儿童沿着公路跑向照相机,她张开双臂,痛得放声尖叫——在激起公众对战争的反感方面,很可能比一百小时的电视广播表现的暴行起作用得多。 ”这许许多多成功的纪实摄影作品,凸显了人类用纪实摄影关注社会、唤起良知的重要性。纪实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人们的心中。进入21世纪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离不开摄影,摄影也在人类的发展进步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1939年,日本入侵海南岛后,年仅15岁的林爱兰,加入抗日游击独立队,成了一名红色娘子军

  从事摄影40多年来,我常常是做到相机不离身,随时拍摄身边出现的人和事,作一名忠实的纪实摄影记录者,用相机书写海南的发展历程。 《海南故事》 《黑白海南》 《时代映象》 《海南“慰安妇” 》 《见证者·红色娘子军》作品集的出版就是这一记录的最好例证。摄影人肩负着关注社会、记录历史、反映人生的责任和使命。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40年来的纪实摄影实践,让我体会到摄影人关注社会、记录历史、关注人生的重要性。多年来,我的《海南故事》 《黑白海南》 《镜间本色》 《海南“慰安妇” 》 《汶川大地震纪实》 《海南纪事》到今天的《见证者·红色娘子军》 ……一个个摄影专集的相继完成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纪实摄影是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强大的有力手段之一。

  刘金梅老人已经102岁高龄了,但是她的身体十分硬朗,如今仍然可以一个人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