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云端《费加罗的婚礼》
作者:段召旭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日前,国家大剧院“声”如夏花系列线上音乐会推出了音乐会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这场歌剧由2011年创建的驻院歌剧演员队演员王鹤翔(饰费加罗) 、张文沁(饰苏珊娜) 、张扬(饰阿尔玛维瓦伯爵) 、李欣桐(饰伯爵夫人) 、张心(饰凯鲁比诺、马切丽娜) 、关致京(饰巴尔托洛) 、扣京(饰巴西里奥)等人出演,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指挥大剧院管弦乐团伴奏。

  所谓“音乐会歌剧” ,即对原歌剧进行删减,保留主要选段,以音乐会演出的方式来呈现歌剧故事。除全台制作的完整歌剧外,“音乐会歌剧”在音乐表演史上也一直是重要的歌剧表演形式,如托斯卡尼尼大师就曾在上世纪40年代留下著名“音乐会歌剧”实况录音,在我国, 1962年就有韩中杰指挥中央歌剧院的音乐会版《叶普根尼·奥涅金》等,都获得了极好的反响。

  本次音乐会版《费加罗的婚礼》有着“一个小时,两个首次”的特点。“一个小时”指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瘦身为包括序曲、苏珊娜与费加罗的开场二重唱、巴尔托洛的咏叹调、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 、费加罗的咏叹调《男子汉应该当兵》 、伯爵夫人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 《美好的往日时光》 、伯爵与苏珊娜的二重唱、伯爵咏叹调《赢得诉讼》 、伯爵夫人与苏珊娜的二重唱《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 、结尾的七重唱等14首选段的一小时音乐会版歌剧;“两个首次”则是首次在国家大剧院的小剧场演出这部歌剧,以及首次使用小型编制乐队来为这部歌剧伴奏。

  一部歌剧如果正常演出的话,时长通常至少两到三个小时,这对很多初次接触歌剧的观众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而将歌剧浓缩为一个小时,无疑降低了歌剧时长对这部分爱乐者的考验,使歌剧欣赏变得更轻松。此外,由于世界经典歌剧通常都是整场外文演唱,且多为距今有一定时代距离的故事,这也使得许多对剧情和对歌剧艺术不熟悉的爱乐者有些畏惧心理,即使有剧情大意和字幕,还是会觉得缺少了些情感上的贴近感。因此,在本场演出开演前,几位主演及指挥吕嘉都以中文和观众进行互动,并对莫扎特的音乐特点、 《费加罗的婚礼》的剧情及人物关系等进行生动的讲解。演出过程中,也一直有中文解说剧情来串场,相当于代替了原来的意大利文宣叙调。在解说中,演员们所使用的语言也极具时代性,如微信转账、“伯爵的快乐你体会不到”“有钱人就是任性”“金边刺绣高大上”“九块九包邮”“棉麻质地,绿色环保”“像极了爱情”等,这些做法都很好地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推动了情节发展,加快了叙事进程,令观众对故事线索一目了然,并增加了不少趣味性。

  作为国家大剧院的保留剧目,演员们呈现这场音乐会版《费加罗的婚礼》自然是轻车熟路、收放自如,对各自的角色进行了准确到位的诠释。尽管是音乐会版歌剧,但此次《费加罗的婚礼》与许多没有服装、布景、道具,甚至采用钢琴伴奏的音乐会歌剧不同,服装布景道具等一应俱全,同时由大剧院管弦乐团伴奏,因此应该算是“豪华版”的音乐会歌剧,保留了这部歌剧中视听两方面的精华。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音乐会版歌剧跟以往所有同类表演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现场没有观众,而完全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呈现。从音乐普及的角度来看,这场演出的覆盖面要远大于任何一场线下演出。可能有些资深发烧友习惯于完整地欣赏整部歌剧,但正如以前就有专家所说,对很多第一次看歌剧的观众来说,与其“眼花缭乱、不明就里” ,还真不如先多欣赏一些音乐会版的歌剧。等到熟悉了其中的音乐、能跟着哼唱著名唱段的时候,再去看大场景大制作的歌剧,会有更好的体验。

  此外,现代化的技术为这样大规模地传播和普及古典音乐提供了保障。把现场高质量的音质完全没有损耗地传送到网络终端观众的耳中、眼前,无疑也是这场音乐会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音乐会为了给观众提供逼真的视听体验,在古典音乐频道PC网站端特别增加了“沉浸耳机”和“沉浸音箱”两种虚拟全景声特效功能,同时通过提升音频码率,大幅度提升声音的密度和细节,确保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极佳音质。另外,这样的线上演出,可以充分发挥摄像镜头灵活多变的特点,多角度的切换、全景与特写的交互、更舒适的字幕等,都带来了一些甚至比现场更优越的体验。

  歌剧艺术、古典音乐作为“严肃音乐”“高雅音乐” ,无疑肩负着提升人民审美品位、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但是应该看到,要普及歌剧和古典音乐、让歌剧艺术和古典音乐发挥其提升大众审美和社会教育意义的第一步,一定是要得到观众的喜爱和接受。因此,古典音乐工作者不能由于肩负的道德使命和重大责任,而过于严肃和放不下身段,导致没有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望而却步。如何采用既保持高度艺术水准同时又能以亲切、与时俱进的姿态迎接广大观众,让歌剧艺术和古典音乐感染每个人的灵魂呢?这次线上音乐会版《费加罗的婚礼》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