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上,翠袖红裙、宽袍广袖、青衫白褂……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从少见,到常见。在抖音、快手、 B站、微博的宣传下,汉服产业正在兴起。不少学校、社区都成立了汉服社团,还有高校举办“汉服毕业典礼” ;电商平台上销售汉服及相关配饰的店铺也越来越多;至于大大小小的“汉服秀”更是屡见报道。
“汉服热”让“国风”成为潮流元素的同时也蕴藏着无限商机,据某网站发布的《2019 - 2021中国汉服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汉服已购用户规模为1800万人。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当是我们的责任。近年来,从专家、学者、大学生,到普通百姓,均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汉服文化普及。支持汉服普及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之所以要如此“唤醒” ,一方面是意识到“汉服美” ,另外一方面也在于,近年来一些地方学校在搞成人礼、开学典礼以及民间祭祖等仪式中,穿上了千式百样的“搞怪汉服” ,有的甚至把汉服弄成了时装秀甚至是裸体秀……
正因如此现象层出,不少人认为,传统服饰在我们眼中变了味,责任就在这些泛娱乐活动上。那些浮于表面的粗制滥造的奇怪“汉服”让传统文化变得低级。虽说穿什么样的服装是个人自由,但对于老祖宗的服饰传统,我们还是要抱以敬畏、保护和传承的态度。过去许多人不识汉服,何为“冠” ,何为“冕” ,何谓“笄” ,何为“右衽” ,何为“高冠博带” ,还有一些人误以为马褂和旗袍是汉服。汉服被“娱乐化”的同时,也导致了舆论以及众人对汉服的“偏见” 。
尽管汉服已没有太大可能成为日常着装,但对汉服的推广还应报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避免汉服被过度“娱乐化” 。我们真正该做的是赋予汉服新时代的内涵,让它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东西。延续民族传统服饰,更需要的是诚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要做的是发掘其精神内核,而不光是形式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