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贾樟柯,全国政协委员尹力、侯光明、张光北、张颐武谈电影行业复工复产——
政策支持+全行业联动
推动后疫情时期中国电影加速转型升级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原本计划于今年春节档、情人节档和五一档上映的多部重头国产影片也尽数撤档,而与之相随的影院停业、宣发暂停、摄制组停工等一系列事件,令中国电影产业的各个方面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为保障和支持中国电影事业尽快回归正轨,不久前财政部、国家电影局发布公告,宣布将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宣布对电影行业有关税费政策进行调整。在整个电影行业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加油鼓劲复工复产的当下,适逢全国两会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贾樟柯,全国政协委员尹力、侯光明、张光北、张颐武等就电影行业自救、政策扶持建议、疫情后产业发展方向等话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积极为提振电影行业信心、恢复产业发展活力建言献策。
以项目方式支持电影全行业发展
针对当下中国电影行业整体陷入困顿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中国电影产业的纾困扶持基金,以项目方式支持电影全行业发展。“从制作、发行到院线多方面给予扶持,纾解电影业困难,不仅能提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信心,也保留了未来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 ”张颐武认为,支持基金应有一定规模,比照国家艺术基金的运行模式,迅速建立评审等机制。基金的来源除财政支持外,也可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比如鼓励地方政府设立相应基金等。而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要重点给予对电影产业发展有意义的项目各种扶持,在电影发展的重要环节上作积极投入和支持。
“具体而言,首先,要对优秀的、已经成型的电影作品的制作和发行进行扶持,鼓励其迅速制作完成并进入发行,对具有基础的优秀剧本投入拍摄进行扶持;其次,对电影发行和放映的整个体系,通过一些项目进行扶持,对于院线的维持和发展予以支持,让院线能够保持基本运作能力,在诸如探索发行和放映方式的新发展等方面提供支持;此外,对一些面临困难的电影公司、电影基地等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能够维持基本运作。 ”张颐武如是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导演贾樟柯透露,自己在疫情期间已经改好了一个剧本,又写好了一个剧本,希望疫情过后能尽快回到摄制组开工拍摄。“这是很多电影同行所期待的——导演回到摄影机后面开始拍摄,观众能够坐到电影院里肩并着肩看电影。我也相信,随着国家疫情防控取得的进展与胜利,这一天可以很快到来。 ”贾樟柯表示。
加快转型升级,突破单一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著名导演尹力坦言,疫情将令中国电影行业重新“洗牌” ,休克式的停摆,致使电影行业从上游到下游都面临着巨大冲击,也蒙受了巨大损失,预计仅今年春节档票房损失就高达70亿元左右。“但中国电影产业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让电影成为重要的大众文化消费形式,看电影在当代青年人的娱乐及社交活动中已然不可或缺。 ”尹力表示,“与此同时,近年来优秀年轻电影创作者大批涌现,各种类型影片尤其是现实题材影片的创作不断进步, 《我不是药神》 《流浪地球》 《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批优质作品,证明优秀年轻创作者完全有能力成为支撑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
因此在尹力看来,疫情后的中国电影底盘仍在,结构框架并未受到毁灭性破坏。“观众宅家期间,通过互联网观影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也有一些院线电影选择了线上放映的模式自救。但电影终究是电影,在影院观影时所获得的视听享受与人际互动,是通过其他媒介无法获得的。 ”尹力认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依旧向好。“从某种程度上说,疫情对中国电影产业起到了优化作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经济的复苏,会让那些真正热爱电影艺术的创作者和真正将电影制作当作事业的企业,以较快的速度回到产业中来,并获得可持续发展;而某些以投机心理进入电影产业的创作者与企业,则会在此过程中自动离场。 ”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侯光明十分赞同尹力的观点,他认为疫情使得2020年成为中国电影全面产业化改革后极为艰难的一年。“疫情过后,中央、地方政府的支持,加上电影企业和电影创作者的自立自强,让中国电影的未来依旧充满希望。 ”侯光明认为,危和机总是并存的。“经过疫情的冲击,中国电影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尤其是科技创新的速度。 ”侯光明表示,电影产业的发展一直与技术进步相辅相成,“当下5 G技术、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足以保障跨领域的制片协作。电影制作完全能够在预演阶段大量应用各种创新技术,将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电影摄制工作前置到预演阶段,通过虚拟拍摄等技术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同时,多部院线电影选择线上发行的现实,令侯光明意识到疫情过后线下影院经营、管理模式升级的迫切性。“一方面,我们要设计制定院线电影的窗口期标准,保障电影制作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影院也要积极拓展经营思路,将家庭影院、私密观影甚至体育赛事转播等纳入经营范畴中来,突破仅靠票房收入和零食贩卖收入营利的单一模式。 ”
疫情过后,期待更多直指内心的优秀作品
5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张光北正式复工,开始了电影《大事》的拍摄。“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住在大别山深处的孤寡老人,在村民集体搬迁移民时,坚决不愿搬离。这位老人是军属,女儿已经离世,县乡村几级干部一起劝说他下山皆无果。最后,通过帮扶干部细致耐心的工作,才揭开了他不搬迁的秘密。 ”根据张光北的观察,目前复工的演员还是少数。“疫情对电影行业的打击很大,就像饭馆没有人来吃饭就要倒闭一样,电影行业不开工,也会面临同样的危险。 ”张光北曾在他所供职的中影集团征求过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都表达了迫切需要政策帮扶的观点。
但与此同时,疫情也给张光北带来了新的思考:“面对危险,可以彰显出人性的光辉,这是我们在平顺的日子里少有体会的。 ”在全国政协小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籍著名作家熊召政讲述了很多发生在抗疫一线的真实故事,令张光北深受触动。“平日里并不珍贵的一把菜、一把米,在疫情期间都是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如果电影人能够更多地深入生活,把这些真实的故事融入电影之中,一定会让观众产生共鸣。 ”张光北认为,现在对于电影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马上着手干、只争朝夕地干。“我们要相信:疫情难,但终将会过去。电影人现在要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能力和水平,并借此创作出更多的优质电影。 ”
与张光北一样,尹力也认为,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创作内容优质、展现人性光芒的作品,始终是电影创作的核心要义。“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电影人带来了很多反思。疫情期间,尽管大多数制作项目不得不暂停、影院尽数关门,但在创作储备、剧本开发方面,电影人并没有停下脚步。 ”尹力认为,中国电影人现在一定要不断储备、做好前期准备,为未来电影行业的全面恢复做好准备。“事实上,我身边的很多创作者都在经历过疫情后,不断梳理并反思着自己的创作理念——除了追求高票房,我们更要追求直指内心的艺术创作。相信未来更多的创作者在选材创作的过程中,心态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势必能创造出一批真诚的、美好的、展现人性光芒的优秀作品。而这些作品正是中国电影的希望之光。 ”
就疫情后的创作题材而言,尹力认为集中表现医护人员等“最美逆行者”是很好的选材,但不应一拥而上。“一部电影作品想存留下来,除了要有感人的故事,更要有动人的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升华。希望电影创作者们能够沉下心来,用真诚的心灵与踏实的态度去创作一些艺术品质高、值得让观众回味的优秀作品。 ”尹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