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转过来大家看一下这个影壁,是不是在镜头里看颜色非常鲜艳,这是一个五彩的小木影壁。这种颜色和形制的影壁在对外开放的四合院里是比较少见的。 ”“打造博物馆之城@北京文博”直播间内,老舍纪念馆馆员何婷正带领观众云游老舍故居,播放量达241 . 9万人次,且直播回放中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这场直播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北京市文物局、光明网联合推出。期间,来自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老舍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詹天佑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福州新馆等10家名人故居纪念馆接力直播,带领公众云游身边的名人故居纪念馆,体味名人故事带来的丰富精神文化滋养。据统计, 10场直播累计观看量达3512 . 6万人次,单场播放量最高400万余人次。毫无疑问,博物馆直播带来了博物馆和观众间的双赢,这也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所要表达的。
直播弥补不能开放的遗憾
“有馆长说,疫情让博物馆的传播手段发生变化,博物馆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郭沫若纪念馆馆长赵笑洁说。由于疫情,许多博物馆暂时不能开放,博物馆的大门虽然关上了,直播间却走进博物馆。
何婷在直播中介绍了老舍的丹柿小院,带领观众回忆了老舍在小院创作、会客的情景。她对直播的感受很直观,“直播很好地弥补了纪念馆不能开放的遗憾,让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老舍先生,了解他的人生经历、生活情趣、文学成就” 。
徐悲鸿纪念馆在直播中重点介绍了馆藏精品,这些作品是徐悲鸿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最具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李晴看来,直播活动让博物馆可以方便、高效地和更多观众分享名家名作,缅怀名人的爱国精神和艺术成就,延伸了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
疫情期间,北京鲁迅博物馆进行了多次直播,几千万观众线上了解了鲁迅,走进了鲁迅的世界。“鲁迅说过:‘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 。疫情期间,我们正是在用文艺来沟通中国、沟通世界。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员刘晴说。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暂时关上了一些博物馆的大门,但是我们还能开许多窗,用直播的方式带观众云游名人故居纪念馆,就是打开窗户的一种方式。 ”赵笑洁说。透过这扇窗户,观众看到了文化名人的书桌、客厅、床头,走进了文化名人的园林,一览园林的自然风貌和别具一格的古建景观,聆听他们的生平,感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正如网友评论:“这些都是教科书中的人物,通过直播,让我们听到和看到了教科书没有的故事。 ”
博物馆直播何以为继?
不同于淘宝直播带货,观众在博物馆直播中收获的更多是精神粮食,但如何持续产出,把观众留在直播间,也是博物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这是何婷第二次直播, 5月10日母亲节那天是她第一次直播。直播前何婷会梳理讲解稿, “如果有人听过我线下讲解,会发现很多东西我在线下都讲过,只是因为时间问题,直播时我会在角度选择、内容构成有一些选择。比如母亲节那次直播,我从老舍的母亲切入讲解老舍的一生,而这次主要是以老舍的文学成就来串起讲解,角度会有一定的侧重” 。
两次直播间隔时间比较近,何婷不愿意给观众讲解重复的内容,在素材的选取和内容的前后搭配上侧重不同,是目前她对直播做的一个小尝试。“我们做直播和淘宝直播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我不能老出来讲同样的东西。之前我做的两场直播网上整理了完整的视频和文字,观众看了视频和文字,对我们馆就已经有一个基本了解了,区别只是我每次讲的段子不一样,它只是会让某些点更有趣,但是我该讲的东西每次都会讲,主结构不会太变。比如直播时,我会叫观众四月份来看柿子花、十月份来看柿子,根据院景的变化而变化,但我们的院景就这么大,变化也有限。 ”
人手不足也是何婷所在纪念馆存在的问题。“名人故居纪念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我们馆总共只有9个人,所以直播已经出现重复了,我也要连续上场。 ”
事实上,博物馆直播在带来观众关注的同时,也对博物馆提出更高要求。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透过直播感受到现阶段公众对于博物馆特别是名人纪念馆的需求,这要求博物馆、纪念馆能够更好地服务公众,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形式。何婷设想:“未来我们会把一些临时展览往线上的展览展示侧重。以前我们会在节庆时组织观众到馆内听讲座,或者包粽子、做风筝,这些可能今年都做不了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些活动变成线上的展览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