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版权国际论坛”举办,专家研讨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保护——
打造5G时代版权保护新生态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对推进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给版权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 12月3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中国国家版权局主办的“一带一路版权国际论坛”上,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如是强调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引发与会专家对数字环境下版权制度特点、版权运用与管理等议题的深入研讨。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用户的增多、网络作品的丰富,侵权行为逐渐从线下向网上转移,网络正在成为版权保护的主战场。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局副局长赵秀玲指出,网络侵权呈现片段化、阶段化、分散化、规模化的特点,其中,各类网络平台成为侵权、盗版的重灾区,“许多云存储空间平台、自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知识分享平台、有声读物平台等都存在侵权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网络版权保护的同时,界定平台的主体责任” 。赵秀玲介绍,为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今年4月至10月,国家版权局、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2019”专项行动,对网络影视、音乐、文学、动漫、应用商店、网盘等领域展开了专项整治,大量侵权网站被关停、侵权行为被惩处,网络侵权盗版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在版权保护过程中,网络平台如何应对挑战、积极履职?腾讯集团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江波认为,网络平台要不断优化版权保护的制度设计。他举例,针对原创作品被“洗稿”现象,微信平台设立了专门的原创声明保护机制、侵权投诉机制,当作者申请原创功能时,平台会对作品进行全网检索,确认为首次发出才许可其原创标识,“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微信删除了15万余篇涉嫌侵权的公众号文章,处理了超过11万个涉嫌侵权的个人账号,对大约6万个账号采取了删除侵权信息、封禁其部分功能乃至封号等措施” 。
江波认为,技术创新是促进版权保护的重要手段。他以视频为例,分析了不断演变的侵权方式:“从P 2 P软件视频共享侵权、视频聚合平台‘盗链’ ,到现在未经授权对短视频进行剪辑和搬运,网络视频侵权行为可以说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江波认为,视频网站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对盗版的监测、智能拦截技术、水印码技术、防盗链技术、视频指纹识别技术等等都可以有效地控制侵权行为的产生,平台应不断加强监控、查找盗版的源头,并将相关线索提供给国家机关” 。
“随着5 G时代的来临,智能、 AR等技术的出现,版权内容传播已不再局限于PC端、移动端、 OTT端,给网络版权产业带来更为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冠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吴冠勇指出, 5 G时代侵权盗版行为国际化、社交化趋势明显,“通过监测我们发现,侵权服务器不仅出现在国内,也出现在国外,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国际合作,从监测入手,共建全球版权监测网络,打造更为健康的全球版权生态环境。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西尔维·福尔班也表示,为应对数字环境带来的挑战,各国政府之间应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各国权利人、行业组织及社会公共组织要积极参与到全球版权保护行动中来,为版权保护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保护版权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共同心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践行国家义务,履行自身的承诺,与世界各国一道交流互鉴,增进合作,共谋发展,共同推动构建国际版权保护的全球治理的新格局,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 ”于慈珂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