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托腔保调” ,就不是好演奏员
作者:本报记者 张璐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戏曲,‘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高地,它汇聚了多种艺术形式,对民歌、曲艺、歌舞都有深厚影响,在跟传统音乐互动的关系中,戏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从音乐史的角度应该更多地关注到戏曲音乐,这部分是过去音乐史缺乏能力去关注,也关注得不够的。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修海林如是说。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感演奏员后备人才的不足,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传统演奏技艺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严晓兵说道。

  “我也是个学生,昨天特意学了,一方面是学四胡原汁原味的演奏方式,另一方面是把它的音乐语言特点借鉴到二胡上。弓弦艺术节推出的体验式传承教学是我们今年的亮点,也是我们以后要坚持下去的。 ”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宋飞说。

  2019·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学术研讨会11月17日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业内专家就“戏曲主弦人才培养现状与前景” “戏曲名角背后的琴师”“民族弓弦乐器在戏曲土壤中的存在与功能”等议题展开研讨,为弓弦乐在当代的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弓弦艺术节以“弦奏华章戏乐交辉”为主题,包含4场音乐会、一场讲座、一场教学公开课和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之前,艺术节相关演出活动已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演出展示了北京曲剧、唐剧、评剧、晋剧、锡剧、绍剧、粤剧、吕剧的弓弦乐风采,作曲家借鉴、运用戏曲音乐风格语言进行创编的作品,以及由中国戏曲学院胡琴专业的师生共同呈现的教学成果。宋飞介绍,今年弓弦艺术节的特色之一是聚焦不同的乐器,比如在教学公开课当中展示的陕西二人台四胡和内蒙古四胡,不同视角下的同一件乐器在不同的流变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和形态各不相同,激发了研究领域、乐器制作领域、演奏教学领域的更多思考。

  如何处理弓弦乐与戏曲表演的关系?如何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弓弦艺术的魅力?研讨会上,专家们展开了探讨。“我父亲跟我说,拉乐器得把‘味儿’拉出来,什么是‘味儿’ ?就是特色! ”京胡演奏家李祖铭的父亲是一代京胡泰斗李慕良,他说,中国戏曲现在用板胡的太多了,但是好的演奏是,拉板胡必须一个剧种一个味儿。“我父亲总结他一辈子拉琴的心得,就是‘心手相应,托腔保调’ 。 ”李祖铭介绍。

  二胡演奏家邓建栋经过戏校学习毕业后逐步从琴师发展到二胡演奏家,在邓建栋看来,“现在的音乐更复杂、多元,充满技术感及时代气息,更具有创造性思考与新锐思想,传统的戏曲胡琴更祥和、谦睿,我自然而然把两者有机结合,因为我切实经历过戏曲音乐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嫁接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戏曲胡琴伴奏对现代二胡演奏具有重要的影响,戏曲选择了胡琴,胡琴衬托了戏曲,戏曲与它有着不可剥离的关系。 ”

  记者了解到,弓弦乐在当下的传承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以绍剧板胡为例,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生活方式的善变,绍剧板胡演奏和其他传统技艺一样,演奏精髓、经典曲目、技术资料都逐渐消失了,后继传承人的培养也面临困难。据严晓兵介绍,一般绍剧的演奏员都是6年制专业培养,比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绍剧班、绍兴艺术学院的绍剧班,好苗子招进剧团以后以拜师学艺的形式向资深艺术家学习。 “主胡的培养一是靠刻苦训练、学生领悟,二是靠老师毫无保留的传授,但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年轻演奏员经受长期的舞台锤炼” ,严晓兵谈道, “现在的瓶颈是学员们的舞台实践实在太少了。戏曲演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表演的一部分。 ”严晓兵说。

  “最近不少民族院团从戏曲当中汲取营养,其实戏曲原来就是从民族音乐里形成衍化出来的,这样互相借鉴、学习、挖掘,更能推动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 ”在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超看来,戏曲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吸收民族元素,他担任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校长时曾做过一个探索,把《霸王别姬》编成民族器乐版并演出, “这种勇气、精神是值得发扬的,不去探索、研究,怎么能做到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呢? ”

  “千年的胡琴如何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各个乐器间的流变发展是怎么来的?我们如何从现代器乐舞台上去认识弓弦乐器的表演,寻找它们在过去曾经是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样的位置? ”宋飞表示,这一系列关于弓弦乐历史史学和理论方面的问题也是今后在弓弦艺术节的举办上应该更多挖掘整理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