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演戏要复杂一点,做人要简单一点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台上演戏要复杂一点,对人物的刻画要精益求精,台下做人要简单一点,少一点私心杂念,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人物的刻画上。 ”在10月26日于福州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上,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获颁2019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 ,王文娟之女孙庆原代表其上台接受了荣誉。开幕式后,孙庆原向记者道出了王文娟的人生信条。

  孙庆原介绍了王文娟的近况。她说,母亲94岁了,目前健康状况良好,平时在家喜欢绘画、书法、读书、读报,“母亲一直说自己小时候就出来唱戏,没有很多机会学习,年纪大了要补上这一课” 。

  王文娟扮演过林黛玉、孟丽君、白毛女、杨开慧等很多角色,有些角色直到今天她还在不断琢磨。孙庆原说,前段时间,王文娟还在认真研读《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母亲读了很多与《红楼梦》相关的作品,吸收了许多想法,随着年龄增长,对林黛玉这个人物不断有新的理解。 ”

  近年来王文娟经常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关注着越剧的新剧目、新动向,前不久,她还通过网络直播收看了“越美中华·越剧青年演员大汇演” 。虽然离开了舞台,但王文娟心中始终牵挂着越剧。“母亲经常说,传承不是依样画葫芦,创新不能脱离剧种特色。 ”孙庆原说,传承与创新如何有机结合,是上海越剧院、也是王文娟不辍探索的。无论是上海越剧院首部沉浸式越剧《再生·缘》 ,还是越剧和音乐剧相结合的新形式《红楼·音越剧场》 ,她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她的改革意识非常强,鼓励越剧去适应当代的审美需求,鼓励年轻人多尝试各种形式,不要怕失败,即便失败,也可以从中总结经验。 ”

  “作为上海越剧院的艺术指导,先生对上海越剧院的剧目创作、人才培养非常有热情。她的热情也带动了上海越剧院老一辈艺术家积极发挥余热。 ”上海越剧院党总支书记孙雅艳介绍,对于上海越剧院资深的中生代演员,王文娟把自己带学生的心得、教学方法传授给他们;对于青年演员,她帮助他们剖析人物、拓展思维。“她曾是上海越剧院红楼团团长,在越剧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她以自身的经历给青年演员以启迪,告诉他们怎样去突破,做了哪些尝试,无论是技艺、剧目,还是为人从艺,她都是言传身教。 ”

  王文娟非常关心青年演员的思想建设,孙雅艳说,去年,王文娟给上海越剧院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代表等100多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分享了她的从艺生涯和人生感悟。“她一直说自己是党培养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坚持把党的文艺政策和自身的文艺工作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她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都以绘画、书法、座谈、交流的方式进行了表达。 ”

  王文娟现在仍然在进行越剧教学,带的很多专业学生如今也有了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同时,她还带了很多业余学生,对于业余的越剧爱好者,很多都是从零开始,她从一字一句到整本大戏,手把手地教,乐此不疲。孙庆原说:“这些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母亲不会因为他们是业余的就不接纳或放松教学标准,专业的、非专业的学生,都能得到她的悉心指点。越剧爱好者到家里来看她,只要喜欢、愿意学,她就愿意教,不仅指点唱腔、动作,还亲身示范,有时候一教就是三四个小时。业余的学生在农村、社区演出,对越剧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 ”将越剧艺术更好地推广也是王文娟的心愿。

  在王文娟看来,越剧属于平民文化,孙庆原说,“她的想法是把经典的通过通俗的方式来表现,把民间的通过唯美的方式来表现” ,正因如此,虽然王文娟已是耄耋之年,却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上拥有了大批“90后”粉丝。

  “先生非常注重倾听观众的声音,不断地去了解观众需要什么样的戏。 ”孙雅艳谈道,从前王文娟在工作岗位上,无论是不是她的戏,她都愿意听听观众说什么,她说,“最真实的声音就是你坐在观众旁边,看他看戏,看完之后你要跟他一起走出剧场,听他讲些什么,这都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听到这些表达,我们再反思这个戏需要怎样更好地适应观众的审美” 。王文娟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段话用心书写挂在墙上,时时诵读,她希望能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充分发挥越剧的美育功效,提升越剧的社会美誉度,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先生讲道,她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给志愿军战士们演越剧,战士们看了之后纷纷说,国家有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么精湛的艺术,我们更要保卫好我们的祖国。她说,听到他们这么说,我觉得我的戏演得真有意义啊! ”孙雅艳说,优秀的艺术能培根铸魂、给人们精神的洗礼和信念的力量,这就是王文娟心目中从事越剧表演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