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职业剧团更要接地气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从以演出传统戏为主,到致力于创作新戏,民间职业剧团因当代观众新的欣赏需求而改变,业界专家表示——

民间职业剧团更要接地气

  在近日中国剧协于河南郑州举办的第二届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常熟市江岸艺术团演出的沪剧《海虞妈妈》显得十分特别,给观众和业界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常熟市江岸艺术团就是为沪剧《海虞妈妈》这个戏成立的。 ”编剧乔新谔介绍,他在江苏常熟海虞镇偶然了解到,有一群母亲和当地单亲家庭的孩子结成了对子,“这是一件新事、好事、特殊的事。帮扶单亲家庭的孩子,花一点钱、花一点精力做一点好事并不难,而她们奉献的是母爱,我看了42位母亲的材料,她们为孩子们织毛衣、过生日,很小的事都很打动我,因为小事中深藏着大爱。 ”

  起初,乔新谔打算为“海虞妈妈”写一台小戏,写着写着就成了一出大戏。可是,“戏写好了,演员不知道在哪儿” ,乔新谔又依托常熟市文化馆,找来一群退休文艺骨干,她们现学沪剧的唱腔、做派,克服了自身年龄和剧中人物差距悬殊等困难,终于把“海虞妈妈”的故事搬上舞台,在当地宣传部门的支持下,这部戏从基层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这些年民间职业剧团创作演出有了新的变化。 ”在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景亮的视野中,过去,民间职业剧团为了生存,大量演出的是传统戏,或搬演专业戏剧团体的戏,“几个人看一看光盘、排一排就演出,为的是节省开支” 。现在,很多民间职业剧团不仅演传统戏,还进行原创,而且目标就是赶上甚至超过国有院团,“精神上的追求更多了” 。以前,民间职业剧团主要在基层演出,现在,由于有了一定的创作演出水平,也积极寻求在北上广、各地高校、各种艺术节演出,所以在题材选择、表现深度等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考量。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静波也感觉到,民间职业剧团创作题材多样,可以表现家长里短,可以体现社会担当,对于时代风向、政策形势也有迅速的反映。“比如精准扶贫题材,在河南,几乎每个县的民间职业剧团都创作了这样的戏,有的写得非常好;比如反腐倡廉题材,在民间职业剧团中也产生了一大批古装戏和现代戏的新作。 ”“我们发现民间职业剧团在微观上具有关切民生、贴近老百姓的优势,在宏观上,他们的家国意识、精神追求等方面正在向国有院团看齐。 ”谭静波说。

  参加此次展演的越剧《徐福东渡》又是一例。“徐福东渡传说” 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浙江慈溪的一张文化名片,由于慈溪没有市属的专业戏曲院团,作为民间职业剧团的慈溪市大德戏曲艺术团主动承担起责任,创排越剧《徐福东渡》 ,作品讲述了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命百姓献出三千孩童为其“借寿” ,方士徐福为救三千孩童的性命开启东渡之旅的故事。2017年首演后,该剧不断在慈溪基层巡回演出,获得观众的喜爱。

  浙江省缙云县碧林婺剧团拥有保留剧目100多本,经常上演的大戏40多本,折子戏40多本,每年在农村演出600多场,服务观众130多万人次。除了演传统戏,还创排了廉政戏《珍珠粥》 《缙云县令》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小戏《三担米》 ,也颇受观众欢迎。团长黄碧林提出了民间职业剧团普遍存在的一些诉求:“民间剧团自己创作剧目难度大,移植剧目成本高,缺乏优秀剧本是我们发展的瓶颈。同时,为了提高创作表演水平,我们很需要专业的指导,希望加大对民间剧团编导、作曲、舞美、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扩大培养范围。 ”

  毋庸讳言,由于条件有限,民间职业剧团创作呈现着艺术水准多极化的样态。谭静波对民间职业剧团创作新戏提出了要求——遵循戏剧规律,提高戏剧质量。“有的扶贫戏用大段唱词宣讲政策,就不太符合民间职业剧团所面向的观众的审美趣味,也不太符合戏剧创作的原则。戏剧创作只有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有浓烈的情感、生动的人物形象,才能动人。中国戏曲传统中的喜剧意识不能丢,尤其是现实题材作品,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为旨归。 ”

  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谭静波表示,大场面、大气派、大格局不是民间职业剧团之所长,创作者要眼光向下、接地气,具有普通民众意识、观众意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塑造的帝王将相和文人士大夫笔下的帝王将相并不相同,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而是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帝王将相。 ”

  要多写小人物、小事件,表现市井百态。谭静波举例——四平调《石磨的婚事》 ,表现农村家庭负担不起高额彩礼致使婚事一波三折,就非常贴近农村当下现实,基层观众非常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可以少,花在制作上的费用可以少,但戏一定要足,这对于民间职业剧团的长足发展更有益处。 ”

  “民间职业剧团以演出传统戏为主,同时具备创作新戏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观众的欣赏需求。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看来,民间职业剧团编剧、导演力量相对弱一些,但只要演员能够胜任,就可以创作新戏。一些剧团没有本子可演,一些编剧写了本子没有人来演,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剧作家、导演应当多关注民间职业剧团,多为他们写戏、导戏。民间职业剧团面向的观众更为广泛,有助于作品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民间职业剧团也要多参加展演,多交流沟通,积累创作新戏的资源和渠道。

  “目前看来,在题材选择、审美品位上,国有剧团的创作风格还是深深影响了民间职业剧团,所以存在着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倾向,有趣的戏比较少,有的作品比较死板、说教、概念先行。 ”王安奎说,“其实无论国有院团还是民间职业剧团,雅俗共赏是共同的目标,民间职业剧团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把这一点做得更好,可以扭转创作风气,反过来影响国有院团的创作,从而带动整个戏剧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