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阐释“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深刻内涵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萌 实习记者 宫剑南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五大洲113个国家595位艺术家的640件作品汇聚中国美术馆 

艺术阐释“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深刻内涵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8月30日至9月20日,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来自五大洲113个国家的595位艺术家,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艺术盛宴演绎着本届双年展主题“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的深刻内涵。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陈建文,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外交部行政司司长郭武,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主承办方代表、美术界嘉宾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古巴、希腊、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荷兰、挪威、俄罗斯、苏里南、瑞士、叙利亚等40多个国家驻华大使馆的大使、文化及新闻官员,和来自五大洲90多个参展国的200多位艺术家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主持。

  李屹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艺术作为世界的语言,是人类文明沟通互鉴的重要载体。多年来,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鲜明的精神内涵、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办展模式,吸引了世界各国美术家的广泛参与,架起了世界各国艺术交流的桥梁,编织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纽带,为世界美术和谐发展、对话交流、相互启迪提供了“中国舞台” ,也成为向世界各界展示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国美术风采的一道亮丽风景。

  李屹指出,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的多样性也日益凸显。是对立还是对话,是冲突还是合作,是隔绝还是交流,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共同面临的时代关切。要顺应时代和历史趋势,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隔阂,以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以文化合作超越文化对抗。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本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就是要通过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从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多个维度,集中表现世界各国多姿多彩的故事、形象、梦想和美学精神,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不仅要呈现中国艺术的绚丽缤纷,而且要展示世界艺术的群芳竞艳,不断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阿科什卡罗夫·努尔兰在致辞中说,绘画艺术不需要外语沟通。本次双年展“上合组织国家当代艺术”特展中的艺术家,均展示出高水平与高技巧。而在中国举办这样的盛会,也能使中国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心灵。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鲁德·基里尔·瓦连其诺维奇,范迪安,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入选本届双年展的640件作品是从130个国家的9000余件投稿中遴选的,其中国际(含特展)作品446件,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作品194件,涵盖当代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多媒体等门类。除主题展外,特展申办国也表现得非常积极,经策委会综合考量,最终决定以“白俄罗斯当代艺术”“韩国当代艺术”“新西兰当代艺术”“上合组织国家当代艺术”“从西班牙到南美洲当代艺术”“美国当代艺术”作为本届双年展的特展。

  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强烈共鸣,也激发了各国艺术家的灵感。一幅幅歌颂家园环境,描绘人文互动、人生故事、未来畅想的美丽画卷正通过各国艺术家的双手展现出来。中国艺术家胡洪波的《多彩世界之生生不息》 、黄冰迪的《梦想开始的地方》 、韩福江的《林茂鸟知归》 、刘红春的《丝路风景——胡杨林》展示出中国人的幸福和梦想以及昂扬、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阿尔巴尼亚艺术家希利顿·哈利的《蒂红色山羊》 、阿根廷艺术家巴勃罗·索拉里的《蔗糖与汗水》则描绘日常的生活情节。希腊艺术家佛洛朗蒂亚·奥依科诺米度的《编制未来的路》和北马其顿艺术家瓦科斯·塔什夫科斯基的《手中的未来》歌颂了世界的美好,同时告诫人们不要让多彩活力的未来变得毫无色彩。

  世界作为一个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整体,每个国家也都面临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的“共同命运” 。因此各国人民都需要和睦相处、求同存异来应对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本次参展的中国艺术家,用中国故事和人类主题讲述了中外听得懂、有共鸣的好故事。李洪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通过人类发展的起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的现状等形象展现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幸福画面。廖勤在《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中将团结一致的五大洲“水手”划着命运之船的情形展示在观众面前;背景中分布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铁技术、深海探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因素,也讲述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和中国人自古信奉的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观念。

  特展集中展示了国家、地区当代美术的独特面貌,是双年展中的重要部分。“白俄罗斯当代艺术”特展区内弥漫着忧郁的想象、感伤的诗情,在谢尔盖·格里尼维奇的《麦田》 、伊洛娜·科索布科的《绿色》 、安德烈·奥斯塔索夫的《小鸟》等作品的映衬下显得奇幻而又现代。“从西班牙到南美洲当代艺术”特展通过历史和现实两种层面,将原先相距甚远的几个国度连接成了一个文化集合体,卡洛斯·哈加米乔的《交汇》 、索琪蒂的《豹猫》等作品无不透显出浓郁的本土色彩和现代性的追求。“韩国当代艺术”特展凸显出亚洲的精神品性,柳旻锡的《你能看到什么》 、李相宪的《风在吹》等作品巧妙地平衡了怀旧与憧憬、激情与克制、传统与前卫、绚烂与沉寂、繁复与简约等对立因素。“新西兰当代艺术”特展则通过阿尔文·潘克赫斯特的《精神复兴》 、米歇尔·图弗里的《在屋阿海角的苍鹭信使》等作品,呈现出土著与移民、写实与抽象、简化与奔放的多重碰撞。 “上合组织国家当代艺术”特展作为特点性尝试,体现出中国的包容与亲和力,其中俄罗斯艺术家既抒发了对家乡风景、人文、生活的一往情深,也表现出对中国黄山和西湖等异国情调的特别情愫;其他几国的艺术家或直接写实,或叠合现实与历史,或凸显民族文化的底色,或变化形式语言展开想象。叶甫盖尼·祝波夫的《俄罗斯的冬天》 、斯克良林科·安德烈的《三姐妹》都是其中的佳作。“美国当代艺术”特展中的作品不仅面貌各异,且多有实验性的尝试,大有令人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快意。

  “本届双年展主题很适合各国艺术家去进行主题创作。圣经故事‘诺亚方舟’和中国成语‘同舟共济’都蕴涵着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共渡危难的寓意。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徐里说。“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也正在激发人们对宇宙的想象——在展览的主视觉设计中,意大利画家安东尼诺·格里马尔迪的《宇宙》赫然出现:当一圈圈蓝色交织出象征无限的“8”时,一个女性从象征生命的海水中浮现,她逐一点亮左侧的星星,也是祝愿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扫一扫浏览双年展开幕式图文报道

扫一扫浏览双年展作品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