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古筝时的写意,像水墨画一样”
——记2019“筝乐传承·共谱华章”非遗华夏大型民族筝乐盛典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国青少年的文化艺术修养,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2019 “筝乐传承·共谱华章”非遗华夏大型民族筝乐盛典于8月16日至20日在江苏扬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筝演奏家、古筝教育工作者以及青少年古筝学习者参与本次盛典。盛典期间,举办了不同年龄组别的古筝展演、古筝专家讲座、颁奖音乐会等系列活动,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还携琴童们现场录制“非遗古筝”特别节目《一起传承吧》 ,同台演奏《渔舟唱晚》 ,助力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弹古筝的男学生
8月18日,扬州音乐厅,来自淮北师范大学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陈新斌,在青年组的展演中演奏了一首古筝经典曲目《彝族舞曲》 。“这是一首10级的曲目,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素养的要求都比较高。 ”陈新斌对记者说,“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彝族人民节日里欢腾喜悦的心情。 ”比赛结束后,他对这首曲子的演绎得到了评委的好评。
因为父亲喜欢音乐,陈新斌从小受其影响,也对音乐感兴趣。但和弹吉他、电子琴等乐器的父亲不同,他在高中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古筝,发现这个民族传统乐器音色很动听,就此喜欢上,并在上大学后成功将其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相比钢琴等西洋乐器,陈新斌更喜欢民族乐器,“中国民乐的韵律和表达的情感,有很多是西洋乐器表达不了的” 。即将进入大四的他,已经确定自己未来将会从事古筝教师这一职业。
不管是在专业还是业余的古筝学习者中,女性都占绝大多数,陈新斌也是他们班学习古筝的学生中唯一的男生。在他看来,跟女生相比,男生弹古筝时爆发力会更强。“古筝需要指甲拨片去拨动琴弦,演奏者的力量不同,拨出来的音色也是不同的。女生的手比男生的偏软,所以男生弹古筝音色会亮一点,也会更刚劲。 ”他说,“传统的观念是好像女孩子更适合弹古筝,其实很多古筝曲都需要爆发力和耐力,男生会有更好的体力去支撑。 ”
真实的情感很重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艺术传承人、青年古筝演奏家郭悦是扬州人。她在扬州邗江区少年宫任教,同时也开设了自己的古筝工作室,跟随她学习古筝的学生,从幼儿到老年人,覆盖了各年龄段。她表示,扬州作为“中国古筝之乡” ,古筝在这里是普及性很广的乐器,整座城市学习古筝的氛围浓厚。“大部分家长为孩子选择学习古筝,看中的就是它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
郭悦是本次古筝展演儿童组的评委,近年来她也多次担任在扬州举办的多项古筝赛事的评委。每一年,她都会见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见证了这些琴童们不断进步的过程,“他们从着装、技术,到曲子的完成度,都有提高” 。从评委的角度,透过孩子们的表现,她也看到了其背后各地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和成熟。
在赛场观看了大量琴童演奏的郭悦,也发现一些孩子演奏中的问题,主要是基本功的训练不够,比如对节拍器的使用、音色的辨别、力度的调整、强弱关系的划分等,同时,有些孩子演奏时不能很好地带入情绪、营造意境。“一些同学只是从头到尾把谱弹下来,完成了一首作品,但没有听音色,也没有带着耳朵和内心的情感去弹。 ”所以她建议,老师们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们学会去听音色的变化、强弱的变化,并培养他们的情绪和心境。
“小朋友像一张白纸,你怎么引导他,他就会怎么做。我平时经常跟我的学生讲,‘艺术是不可以将就的, ”郭悦说,哪怕是很简单的1级的曲子,也是有故事背景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播放视频短片的方式,激发小朋友对曲子的理解,这样演奏时他们的脑子里会有画面感,情感自然就出来了。她说,“这些情感是他们自己的,是真实的,真实很重要。 ”
开拓民族乐器更多的可能性
本届展演的评委、青年古筝演奏家任洲洋目前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作为一名1988年出生的演奏家,他制作了“七爷话筝”的系列视频,借助自媒体来推广古筝文化。最初做视频,是出于偶然。“当时几个朋友在家里聚会,我们发现其中有录像的,有弹古筝的,有会即兴伴奏的,于是就在大家的合作下,用古筝弹了一首比较流行的音乐。 ”他回忆,“当时只是想录着玩,没想到大家都觉得很好听又有趣,很多人来要谱子,在朋友圈和微博,也有一些网友开始模仿这种形式。 ”随着听的人越来越多,任洲洋发现这些视频的受众并不都是古筝专业的,但他们也在观看和转发。无意间,他以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了古筝,于是就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陆续录了一系列视频。
将古筝和其他艺术形式比如戏曲和电子乐跨界融合,也是任洲洋做过的大胆而有趣的尝试,意在开拓这个民族乐器更多的可能性和表现空间。“在和电子乐合作时,古筝更多是被当作一个音响乐器,它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和音色,观众几乎听不到古筝传统的旋律。我们尽可能去展现它的可能性,了解了它的可行性后,再把它的音色融合进去。 ”任洲洋说,这样的尝试能够用在他平时古筝演奏中的不多,但有一个好处是,“接触到了更多元的知识,从中体验到的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可以放在我的演奏中的” 。
任洲洋曾赴新加坡、瑞士、德国等国家演出,将古筝带出国门,通过演奏《高山流水》 《渔舟唱晚》等中国传统作品,向国外观众介绍古筝及中华传统文化。“国外观众觉得古筝这个乐器音色很好听,很独特。 ”他说,“他们觉得我们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演奏的气息,和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演奏时的有些处理,有些自由的东西,像水墨画一样,他们很难做到这么写意。他们会问:‘你们的渐快渐慢是怎么做到的? ’ ‘你们有一种固定的训练模式吗? ’ ”
关于古筝如何向前发展,不论是演奏家还是作曲家,多年来大家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任洲洋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古筝创作曲目相对晦涩,大众会感觉听不懂。2010年以后面世的很多古筝曲目,既有严谨专业的作曲技巧,也有非常好听的旋律。在他看来,越来越多此类作品的出现,使得作曲家和演奏家能够更好地合作,共同推广和传承古筝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