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来到中央民族乐团工作,从一个专业演员到乐队队长、艺术院团的副团长、团长,到今天的党委书记,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使我在文艺工作的岗位上逐步实现了自己的民族音乐理想。 ”谈到民族音乐,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党委书记席强动情地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履职这十几年来,席强几乎每次的提案都关乎民族音乐的发展,在如何让民族音乐“走出去”这个问题上,他付出了很大心血。
席强与民乐结缘,源自他的母亲。席强说,他的母亲是一名京剧爱好者,于是,他从小就对戏曲伴奏器乐耳濡目染,席强上中学后便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板胡。后来他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弓弦乐大师刘明源。“我向刘先生学习了很多,不管是技艺,还是艺术品德方面,包括艺术思想,我都深受他的影响。 ”席强说,大学四年间,他得到了刘先生的“真传” ,板胡、高胡、二胡……刘明源对其倾囊相授,让他更加坚定了走民乐道路的步伐。
毕业以后席强来到中央民族乐团,从一个演奏家到乐团管理者,他带领着中央民族乐团做了大量的探索,特别是在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以及历史发展创新等方面做了自己的思考。这些年来,中央民族乐团先后推出《印象国乐》 《又见国乐》 《泱泱国风》 《国风绕梁》等大型民族音乐品牌作品,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2017年,在中央民族乐团的主导下,由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姜莹担任作曲、编剧、总导演的世界首部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完成创排并首演,“这部剧集中了南箫、古琴、胡琴、琵琶、唢呐、扬琴、箜篌、艾捷克、热瓦普、冬不拉、萨塔尔、手鼓、鹰笛、西塔尔琴、塔布拉鼓等乐器,将‘戏剧’与‘器乐’进行创新性发展,呈现难度大,但我们的演出受到了肯定。 ”席强说,民族器乐剧用乐曲完整系统地表达历史故事,是史无前例的。
今年年初, 《玄奘西行》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演出,大获成功。这让席强感到,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剧目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舞台时,如何更好地从外在形式上的“走出去”到实质效果上的“走进去”“融进去” ,是最重要的一关,也是真正需要去闯的一关。“一部适合对外交流的优秀作品,一定是通过‘文化共享’使当地观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部剧目之所以能够昂扬在世界艺术殿堂上,是由于我们坚守了民族艺术的文化自信,发扬了民族器乐的优秀传统。 ”
除了对剧目创新、器乐传承工作的探索,最近几年,中央民族乐团在内部改革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据席强介绍,近几年乐团开始不断加大对演员的吸收力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员积极了,工作思想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席强说, “演员队伍常常自由、松散,但要把演员按照人民艺术家的思路去进行教育、管理,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国家院团今后在文化事业管理上要树立起来的一个理念” 。
由于院团管理带来的启发,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席强把目光投向了地方文艺院团的建设。席强介绍,目前全国各地的县市级文艺院团编制覆盖率只有30 %。“这可能导致基层文化失去阵地,失去文艺舞台在基层的主导作用。应当发挥县市一级文艺院团的文化核心作用,对弘扬当地文化艺术传承传播功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
席强认为,很多时候地方文化的引领是需要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来实施,而缺乏地方文化特色的外来文艺是不能满足地方文化主体需求的。“无论是政府投入的国办院团,还是民资投入的企业化院团,我们都应该从国家的文化结构布局中去考虑和审视文艺院团的作用和价值。 ”
席强建议,如果有条件,应该在县市级文艺院团配备演出场所,让地方基层艺术院团真正做到有阵地有队伍,充分发挥地方基层文艺院团的主导作用。席强认为,剧场建设要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用政府资源与社会企业化管理相结合来强化剧场与院团的文化功能。“设立、恢复和建设这些层面的地方文艺院团,对加强全国基层文化建设是非常迫切的任务,也是关系到全国公共文化如何深入覆盖社会基层的问题,特别对是宣传传播国家文化价值观、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重要的基层组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