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晚,电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发文,宣布电影票房已突破40亿大关。大家在热议这部电影硬科幻的类型、炫目的特技、中国元素等的同时,总是不忘八卦一把吴京从“客串”到“延期客串”到后来仗义注资,成为出品人的事。
平心而论, 《流浪地球》没有大牌导演、没有流量明星,而且,中国电影人对科幻这一电影类型还非常陌生,最关键的是,观众会不会为国产科幻电影买单……综合以上因素,“聪明的资本”面对这样一个项目的犹豫是可以理解的。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近些年,电影产业的蓬勃兴起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银幕越来越多,影院越来越多,电影越拍越多,票房不断攀升……但是,繁荣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电影行业的巨大隐忧:大量的资本争相涌入那些“保险系数高”的项目,它们的眼睛都盯着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粉丝众多的明星、火爆流行的题材。于是,一段时间银幕上类型扎堆,题材雷同,“鲜肉”当道,“流量”横行。
曾经的这些“乱象”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资本,但是,不可否认,资本在电影产业中拥有重要的话语权,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的生态。
我们知道,电影是“工业时代孕育的艺术品种” ,它的本质是文化、是艺术,在盈利的同时必须先考量社会效益。所以,资本一旦进入这个行业,就负有价值引领的使命,它必须有人文情怀,不能只考虑圈钱,还要努力走心。它要有一点“打基础,利长远”的风度和胸襟,要尽力去做一些对中国电影生态有积极影响的事情。
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来,中国电影人不断反思,及时校正了电影创作的观念和方向,一些资本投奔情怀,“泛娱乐主义”也得到遏制。于是,银幕上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首先是电影题材丰富了、类型多元了。这段时间的银幕上,除了爱情片、喜剧片、动作片、奇幻片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带有主旋律特征的商业化剧情片《战狼2》 《湄公河行动》 《建军大业》 、现实题材的影片《我不是药神》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 《白蛇:缘起》 ,也出现了《一念无明》 《明月几时有》 《二十二》 《七十七天》 《地球:神奇的一天》 《村戏》等题材严肃的文艺电影和纪录电影。
其次,一批新锐导演有了舞台、出了作品,吴京、文牧野、郭帆、黄家康、赵霁、郑大圣……他们中有的初次执导就冲进了票房十亿元“俱乐部” 。有理由期待在更多有眼光有情怀的资本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思路开阔、创意勃发、姿态昂扬的年轻电影人会给中国电影带来更多奇迹。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变化还引领着观众的审美——一个品种多元、题材多元、风格多元的电影市场丰富了观众的审美视野,而专注内容生产,不断提升的电影质量又把观众们的注意力从明星话题转移到电影本身。
这样一个局面的取得,当然有资本的功劳。而那些票房榜单也会让更多的人明白,情怀不只是道义奉献,不是不求市场回报,而是给你的资本注入一种更符合艺术生产本质的眼光,让你在商业投资中更精准、更有效。
在一种良性的电影生态中,市场与有情怀的资本会互相成全,譬如《流浪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