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农耕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本报记者 张志勇 实习生 费欢  来源:中国艺术报

  “始祖神农,盛德皇皇。始作耒耜,教民农耕。 ” 9月23日上午9时54分,在太阳达到黄经180度(秋分点)之时,主持人宣布“金秋迎炎帝,祈愿庆丰收”庆典仪式开始。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潞酒工业园巨大的炎帝像下, 34位小学生伴随着鼓声,手捧着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泥土,敬献神农炎帝。

  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荣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担任主祭并宣读祭词:“潞州宝地,物产丰饶,盛世祈福,唱诵始祖。神农炎帝,农耕文明,以粮为魂,以文为魄。祭天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富足兴旺。 ”

  长治古称上党、潞州、潞安府等,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庆典仪式作为“我们的节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 ”系列活动暨第二届长治农合发展博览周活动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农业祭祀民俗与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

  在22日举办的中国炎帝农耕文化论坛上,围绕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和当代农耕文化的发展,民间文艺专家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农耕文化不仅对我国古代有深远影响,诚实、勤劳与朴实等中华传统美德都是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发展而来的,在现代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至今仍在服务社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历朝历代都将农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为古老的职业设立节日,是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德明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对农业文明、农耕文化的再一次强调。

  “中国节日体系与层次非常丰富,中华儿女对‘节’的理解也有着独到之处。我们有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有现代新设的教师节、儿童节、青年节,也有啤酒节、桃花节等与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关的日子。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表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具有传统要素,又代表着时代需求;既有穿越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当代鲜活的特点。 ”

  “节日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也是具有时代精神的聚会,能够引发现实与历史的对话与碰撞,引起人们对历史、人生、社会发展的思考。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宪昭认为,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血脉,如何保持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和传统,始终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从古至今,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丰收节。如尝新节、收镰节、新谷节,本质上都是丰收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施爱东认为,农民身份节庆化,进一步提高农民地位、宣传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关键所在。

  萧放表示,不要让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一阵风”的活动,“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作为丰收的节日是非常契合的。 ”但如何让中国农民丰收节持续下去,萧放说:“主要还是得让农民真正享受这一节日,使农民真正成为节日主体,让农民自身成为推动节日的内生动力,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媒体和社会的力量。 ”

  据悉,本次系列活动由中国民协、山西省农业厅、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于9月22日至28日举行。活动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了“希望的田野”大型诗歌朗诵会、农民合作社产品展、传统手工艺品及非遗工艺产品展、优秀剧(节)目展演、“美丽长治·幸福长治”摄影展及农民画展等十大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