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听得到我声音吗? ”调整自拍杆角度、整理妆容……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网络主播“西瓜皮”开始了她当天的直播。与以往直播不同,“西瓜皮”这次直播的是一场集结了100余幅北大荒主题版画作品的展览。期间,她手拿提词卡,认真地介绍着展览主题、展出作品,与观众互动并采访艺术家……线下,众多老知青与爱好版画艺术的观众来到展览现场;线上,当天近7 . 2万人次观看了这场画展。
回顾直播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轨迹,一方面,资本不断涌入,直播平台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视听感受;另一方面,低俗、侵权,甚至是涉黄等乱象又让直播行业在公众心中留下了不少负面印象。经过有关部门的监督、查处和行业的自我“净化” ,直播行业正朝着越来越“绿色”的方向发展,而文化品位的提高也是其中之义。此前,便有艺术家通过直播介绍、推广传统艺术,赢得了高观看量与好评。跨越时空限制、实时互动等特点也让越来越多的展览方选择直播这一形式推广展览。
北大荒主题版画作品展览的直播推广执行团队来自沈阳星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多次文化艺术展览的直播经验让公司尝到了甜头。“如今网络自媒体发展迅猛,各种文化都可以通过自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通过直播,我们可以把此类展览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发挥了自媒体直播的独特魅力,以轻松愉快的形式把文化推广和传递出去。 ”沈阳星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雷表示,文化艺术展览直播活动是推动直播行业正向发展的一部分。
“有些网红展的现场人很多,观展体验不佳,直播看展体验更好。同时,直播看展也是一种筛选的过程。有的展览网上看看就够了,有的线上看过之后还值得现场跑一次。 ”大学时学习中国画专业的王晶时常会通过直播观看展览,并利用空闲时间写作艺术评论,她认为,直播能打破空间限制,让观众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各地的文化艺术展览,特别是对于一些平时课程安排较满的在校学生来说,直播看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此外,与线下不同的观展视角,直播中呈现的相关论坛、研讨会,对艺术家、策展人的采访,策展人做的专业导览等也是吸引观众观看的原因。时下,与王晶一样选择通过直播观看文化艺术展览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工作原因,从事艺术品拍卖相关工作的孟雪经常会通过直播观看展览,特别是一些拍卖的预展直播。“直播通过采访拍卖行相应品类的负责人、介绍本期拍卖的亮点拍品,或是对整场拍卖做一个梳理,让观众大致了解拍品,这样的方式非常好,不仅对拍卖行是一种宣传,对买家来说,也能梳理思路。 ”
“作为技术赋权环境下的一种传播形态,网络直播尤其是移动网络直播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漆亚林认为,面对网络直播中存在的低俗化、泛娱乐化、价值引导等问题,对文化艺术展览的网络直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直播内容、提升直播质量和品位,“但被直播的文化艺术展览的内容形态、技术话语、直播样态、表达方式等要能激发观众的审美情趣和传播意愿,就要将主流价值观和多元表达形式相结合,将文化艺术展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融合在具有观赏性、互动性和沉浸式的直播体验之中。 ”他举例, 《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等节目内容的主流引导力与叙事方式的观赏性、趣味性等有效结合产生的良好传播效果对于展览直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策展人何伊宁曾于2017年10月策划了“港口与影像:行动中的中国港城影像计划”展览。由于展览举办地——中国港口博物馆距离宁波市中心较远,为增强展览传播效果,主办方引入了直播方式,共有1万多人次观看了展览开幕式、导览与讲座的直播。“直播对于那些没有办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的展览都适合直播,考虑到可能涉及收费或者其他因素,不少博物馆和美术馆在是否接受直播、拍照上还是有所考量的。 ”何伊宁表示,她正在思考如何在展览的设计、宣传上加强网络传播的效果。
人们观看文化艺术展览的直播,既可能是为了心仪的主播而来,也可能是为了展览而来。人文艺术展览的直播与其他类型的直播不同的是,直播中的采访、对作品的介绍等内容会涉及较专业的知识,直播团队需要做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王大雷介绍,为达到更好的直播效果,团队在接到项目后会分析活动主题并进行工作分工,选择合适的主播参加活动,工作人员根据活动执行方案的任务划分完成各自任务,活动前会与主播对接工作,并向专业人士请教活动相关的专业性问题。
此外,传统文化艺术展览的互动性不足也是许多线上观众关注的问题。漆亚林认为,网络直播是一种参与式文化,有别于传统的文化艺术展览,这种在线实时的形象表达方式开启了互动共融的视听体验,可以借助VR或AR等技术以及弹幕符号等话语方式为观展受众创造临场、通感体验,建构从共情到共鸣的心理认同,并通过对直播间的不断“游猎”产生裂变式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