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藏品走出“深宫”“活”在当下
——从故宫将在北京市东城区建宫外新展馆说开来
栏目:艺论纷纷
作者:桑胜高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座故宫博物院近现代文物博物馆正在北京市东城区选址;一批珍贵文物也将通过数字化手段走到市民身边。日前,一则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东城区建设宫外新展馆的消息引起了许多文博爱好者的关注。

  很长一段时间里,故宫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 。即使是近年来故宫在展陈空间、展览策划、展陈方式等方面一直在努力创新与完善,但故宫里186万件文物藏品中绝大多数文物藏品距离普通民众还是非常遥远的。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介绍的那样,其中93.2%是珍贵文物,每一件都称得上“国宝” ,尽管每年故宫开放面积都在扩大,但每年只有大约1 %的文物有“露脸”机会。

  深究其原因,除了对故宫馆藏文物的安全考量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文物展示空间有限。故宫虽大,但想亲眼目睹故宫里文物的人更多, 《千里江山图》展出时排队几小时看几分钟的展览让许多人记忆犹新。这正是故宫文物不能让所有人饱“眼福”的一个现实问题。单霁翔曾就此直言,故宫面临的困难是大量收藏在库房中的文物藏品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示出来,说明了故宫文物不能更大范围展示的问题所在。如何盘活文物藏品也一直是困扰博物馆行业发展的难题,文物藏品展示时空上的局限性就在其中。

  再来看看北京市东城区,它是北京文物古迹十分集中的区域,拥有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南池子、东华门、东交民巷、雍和宫、国子监、南锣鼓巷、鲜鱼口等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知名度很高。近年来,打磨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当地政府的关注点也是工作难点,而优质的历史文化风貌不仅表现在建筑物的外观上,更体现在生活于其中的人的精神、思想状态里。

  笔者以为,故宫博物院建宫外新展馆的做法颇具现实针对性。按照协议中的相关规划,未来,一大批故宫文物将在宫外亮相。这也就意味着,故宫文物的展示展览将不再“画地为牢” ,而会有更大更广的展示空间。故宫中的很多文物将走出“深闺” ,来到寻常百姓身边,而能亲眼目睹故宫文物“芳容”的人也将大大增加。此外,除宫外展馆外,故宫和东城区还将一起打造流动的展厅,一批珍贵文物将通过数字化等手段走进东城区的社区。也就是说,届时东城区居民将有机会在家门口看到动态的“清明上河图” ;或者穿上皇帝的朝服,跟“大臣”们“聊天” ;也可以跟“御厨”学两道皇族爱吃的宫廷菜。如此,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对故宫及故宫文物的情感将会更深。这样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也有助于盘活首都历史文化资源,无疑会成为一种双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