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类慕课前景可期
栏目: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作者:本报记者 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312">学习门槛较低、学习方式便利、经济成本不高、学习资源优质丰富</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12pt"><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人文艺术类慕课前景可期</strong>&nbsp;</font></p>
<p align="left">  登录慕课网站、在线听课、通过微信群向授课教师请教已经成为某高校职员杜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0周的慕课学习让期待提高自身审美洞察力的杜娟受益不小。</p>
<p align="left">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杜娟学习的慕课《图案审美与创作》就在其中。名单包含的490门课程中,人文艺术类课程占到将近2成,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与审美》《花道——插花技艺养成》《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欣赏》《太极拳文化与功法习练》等课程既有人文艺术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有实用性较强的内容。</p>
<p align="left">  对于许多爱好文化艺术的人来说,除了类似去故宫排队看展览的选择之外,通过慕课学习相关知识也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p>
<p align="left"><strong>  不容小觑的文化价值 </strong></p>
<p align="left">  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因其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MOOC而得名。2012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慕课迅速兴起。学习门槛较低、学习方式便利灵活、经济成本不高、学习资源优质丰富等优势是杜娟选择慕课的主要原因。和杜娟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将慕课作为促进自身知识、能力提高的新选择。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过去几年中,慕课呈现爆发式增长,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十余个国内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爱课程网已居国际国内领先行列。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余门慕课上线课程平台, 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课程。</p>
<p align="left">  “互联网+”的快车对文化艺术的普及效果愈发显现出来,过去在人们心中学习艺术类课程的较高费用及门槛因为慕课的发展正在变化,比如有网友在观看了网易公开课上线的天津美术学院公开课《油画艺术导论》后评价:“对我这样没有上过美院的学生真的是太好了! ”“深入浅出的讲授让我们很是受益” ,还有人表示:“初学者准备就这么学油画了。 ”记者看到,在智慧树慕课平台,北京大学教授叶朗担任学术总策划的慕课《艺术与审美》学习人数就接近20万人。慕课《图案审美与创作》的学习者也达到了3万多人,受益人群主要是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群体、高校非专业通识课学生人群、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后两个人群的数量非常庞大,且年龄覆盖面广泛,有可能会发展为专业的或跨专业的人才,在我们的微信交流群里年龄最小的就有中学生,他们也会把作业发到群里来跟老师交流,老师会对其作业进行点评。 ” 《图案审美与创作》主讲教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聂跃华介绍。</p>
<p align="left">  我国慕课数量已列世界第一位,有200余门慕课登陆国际著名课程平台,“清华汉语”等中国慕课进入2016年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前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首次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不仅在中国是第一次,在国际上也是第一次,“慕课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而且将日益成为争夺教育对象、输出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p>
<p align="left">  正如吴岩所说,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方面,文化艺术类慕课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此聂跃华感受颇深,她表示,“图案”这门课是清华美院的公共专业基础,是学院的“看家课” ,是构成清华美院装饰艺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该教学体系是由老一辈艺术家庞薰琹、雷圭元、张仃等创立,是学院重要的学术资源,经过了几辈人的传承和完善,“但在近几十年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被边缘化了,作为这种艺术的传承人,我做的事正是在传承这个文脉”。</p>
<p align="left"><strong>  正在改变着传统教学 </strong></p>
<p align="left">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及教学模式,慕课被形象地评价为“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校的围墙” ,改变着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在视听享受中学习是我开授慕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聂跃华介绍,为避免传统课堂中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她在课程设计上特别注重图像的选择和音乐的配置,比如实际使用的1000张左右图片是从近10万张图片中经过多轮精心筛选出的,音乐则贯穿所有课程,并根据场景变化配置弦乐或打击乐,以增加学习者的兴奋度。</p>
<p align="left">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长潇认为慕课是“世界潮流、大势所趋” ,他认为网络公开课程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网络公开课的1.0时代,将教师在课堂中授课的过程实录下来,优点是现场性强、比较生动;2.0时代则通常会在演播室中录制,有一定的制作加工,优点是简洁、凝练,但缺少互动;3.0时代即目前严格意义上的慕课则具备严谨规范的学习过程,选课者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作业及考试才能获得认证证书或学分,并充分运用讨论区进行互动。</p>
<p align="left">  目前,许多平台已经能向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者发放认证证书,认证证书还能被合作的求职平台认可,这也更增加了慕课的吸引力。以学堂在线平台推出的“微学位”服务为例,商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专业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美国宇航局等合作,收取一定的学习费用,培养符合热点岗位技能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人文艺术类专业在线教育的未来提供了示范意义。</p>
<p align="left">  在慕课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慕课的制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基于知识的更新与网络传播的特点,授课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内容,聂跃华就举例,在《图案审美与创作》第二轮上线时就增加了创作步骤的内容,在接下来的更新中将计划按照人物、理论等内容设计版块细分。在制作技术方面,目前还存在教师的期待与制作公司水准不匹配等问题,慕课繁杂的筹备、制作过程让许多教师产生畏难情绪。王长潇表示,慕课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通过便利方式获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慕课的影响将会非常大,假如某位名师开设一门慕课,全国的高校也都开放让学生可以选择这门慕课,那么对许多教授类似课程的老师来说将会是不小的冲击,将会形成一种互联网带来的‘破坏性’解构与‘垄断’ ” 。王长潇正在准备的新闻摄影慕课则没有将重点放在摄影技术上,而是注重从文化赏析层面提升学习者的综合修养,特意与同类型课程形成一种“差异化竞争”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