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热议——
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我深感汉字和书法是中华民族基因中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标志中的标志、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中的命脉。我们有义务把汉字和书法传承好。 ” 8月29日,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于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专题分组会议上如是说。
正在召开的此次政协常委会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议政建言。出席会议的全国政协常委和列席的全国政协委员等围绕本次会议议题所设的六个专题进行讨论,“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引发包括苏士澍在内的多位与会人员的关注。
苏士澍说, 20世纪以来,由于市场经济与计算机技术的冲击,彻底打破了我们流传数千年的文字传承方式。今天,很少写字、不愿写字、提笔忘字的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毛笔书法更是退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成为中国社会的边缘文化。 “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书写方式的无声变革,它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潜移默化地冲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改变着我们的文化基因和民族属性,腐蚀着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 ”他表示,面对危机,我们要与时俱进,主动迎接时代的挑战,寻求网络时代汉字书法传承的途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今天我们谈中国精神,就要追根溯源,中国精神从哪里来? ”全国政协委员栗甲接着谈到。在他看来,包括汉字和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积淀,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厚的宝贵财富。比如崇尚民族团结的谐和万邦、追求大同理想的天下为公、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都在滋养着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住社会主义文艺的魂。
全国政协常委童世平进一步指出,要以更开阔的眼界、更包容的精神来理解中国精神。他认为,中国精神有高度的民族性、丰富的实践性、广泛的认同性、鲜明的时代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冠的中国女排,体现的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精神。 ”同样,我们的革命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涌现出不少表现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但同时,还有部分作品存在格调不高、过分娱乐化、庸俗低俗媚俗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兰云升表示,抗战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举,是艺术创作的宝贵资源,但是荧屏上的众多抗战神剧,或者严重违背史实,或者加入低俗情节,产生了很坏的负面影响,以致于很多人一看到抗战剧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一些作品只向钱看不向前看,只为人民币服务不为人民服务。失魂、丢魂,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 ”
在全国政协委员侯露看来,这种不良现象出现与一些创作者、特别是一些年轻创作者的创作状态不无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年轻作者的创造力惊人,一天就能写上几万字的网络小说。但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其实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所以只能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胡编乱造、颠覆英雄就不可避免。 ”侯露说,文艺是社会的晴雨表,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候,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与中国精神并行。面对这样的现实,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的美学原则时时可能受到挑战,中华民族的道德底线时时可能被冲破,如何在文艺作品中坚持我们的中国精神,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
全国政协常委郑小燕表示,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是浮躁,文艺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浮躁,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因此,她提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明确文艺工作的任务和规律,这就是自觉。文艺工作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服务的,要把握国人的思想历史、民族特征,这就要体现中国精神。自信,就是不盲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做到文化自信,就更要在文艺作品中坚定不移地体现中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