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长征故事,是永久的创作课题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春梅  来源:中国艺术报

    怎样才能在当代更好地表达“长征”,让更多年轻一代感知那段历史,专家指出—— 

讲好长征故事,是永久的创作课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80年前,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壮举让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事件,涌现出了歌剧《长征》 、昆曲《飞夺泸定桥》 、电影《太阳河》等一大批长征题材的新创文艺作品。

  “长征是空前绝后的,它不仅是革命的战争史,长征精神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近日由北京市文联研究部组织召开的“当代北京文艺创作中的‘长征’表达——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研讨会”上,曾经三拍“长征”的国家一级导演翟俊杰这样阐述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重要性。在他看来,“长征”题材是挖掘不尽的,但是出文艺精品却很难。

  电影《万水千山》 《长征》 、评剧《金沙江畔》 、音乐《长征组歌》 、舞蹈《飞夺泸定桥》 、雕塑《艰苦岁月》 ……这些经典的长征题材文艺作品曾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它们的基础上,怎样才能用文艺作品更好地表达“长征” ,塑造出更具亲和力的艺术形象,让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感知那段历史,拨动他们的心弦,成为很多艺术家都在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翟俊杰认为,不论长征题材还是其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都要牢牢记住两句话,“讲中国好故事” ,更要“讲好中国故事” ,艺术化地传递正能量。“电影首先是故事,如果失去故事,电影即使有多宏大的场面、多棒的特技都只是手法和外在形式。 ”不久前刚刚播映的长征题材电影《太阳河》导演陈逸恒也认为,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实实在在讲好故事”是创作好长征题材作品最为重要的元素。

  然而想要讲好长征故事并不容易。“之前的一些经典作品之所以拍得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导演、演员很多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感情本身就很饱满,因此作品很容易让人感动、产生共鸣。 ”诚如北京评协副秘书长解玺璋所言,对于创作者来说,“怎么才能用现在观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讲好长征故事,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

  “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在研究挖掘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走出去、走下去采风,比如重走一遍长征路,重新做一次口述历史,挖掘一些新鲜的故事和史料。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晖认为,要想创作出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艺术作品,艺术工作者首先需要做好“功课” 。对此,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校长马刚深表赞同:“中央美院今年的主要创作任务就是围绕‘长征’进行,现在我们每天都看老电影,前段时间还去了遵义采风,跟当地专家交流,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 ”作为中央美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马刚认为,要有所突破、创作出具有高度的历史画作,“感觉”和“感情”很重要,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创作者来说,查阅史料和采风很必要,“怎么表达主题,怎么构思、构图,在画面上合理安排这些历史英雄人物,是需要主题研究这段历史的。 ”

  “对于如何书写‘长征’ ,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书写‘长征’主要是写给谁看。 ”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今天的“长征”是由今人所写,也是为今人而写,因而在创作中要让历史和现实相遇,让历史题材的书写具有现实价值、现实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而警示今天,昭示未来。由于现在长征题材作品面对的广大受众越来越呈年轻化,解玺璋觉得,“当代的长征题材创作要能让80后、 90后甚至00后看懂和接受,打动他们、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从而变成他们自觉的意识” 。赵晖也表示:“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呈现,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更好地把长征精神传承下来。 ”

  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看来,长征题材是个“富矿” ,各种艺术样式的表达都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开拓,不过这需要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真正把这个题材深入细致地、充满感情地进行开掘,而不能应景式地走过场,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胡编乱造” 。“要热烈地拥抱生活,扎实创作,把长征题材乃至其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向高峰,这是我们永久的创作课题。 ”翟俊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