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
为网络社会安上“方向盘”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福是祸?如何趋福避祸?汹涌而至的信息狂潮让成年人都常常措手不及,孩子们又该如何应对?自媒体时代,当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期待和重视公共领域话语空间的健康生态时,能否从孩子入手提高媒介素养教育,从而让全民传播时代更加从容?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全国高校首个青少年记者研究、培养专业机构——少年传媒学院。上述问题或许因此将能得到解答,而有关专家的分析也将使这些问题的利弊更加明晰。

  互联网无疑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当我们在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好处时,也在承受着这把双刃剑可能会变成悬在社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威胁,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受聘担任少年传媒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指出,互联网给整个社会现实带来了巨大改变,其中在信息的布局上最重要的有三方面改变,即城乡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以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信息分布的差异被互联网“填平” 。这种“填平”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好事,比如,让偏远地区获得知识的成本极大降低,但同时,当一种知识长期植入一个没有做好准备的乡村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也很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信息的对称,引起了今天管理模式的重大变化,而在这种变革没有顺利完成之前,常常也会让我们倍受困扰。

  同样,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过去的孩子成长中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几乎是被社会约定俗成的,由老师和家长按传统社会认定的时间和程序循序渐进地教给他们,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来源瞬间被打开,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好事,但能否把好事办好,喻国明认为媒介素养或者说互联网素养就变得特别重要。“这就决定了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获取有用的东西,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抵御或防范那些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的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既然信息和信息资源被称为‘富能’资源,是使社会得以改变的一种力量,我们一定要给它安上‘方向盘’ ,要有一个‘定盘星’ 、一个‘主心骨’ 。 ”

  所以在喻国明看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新的环境中能够以更加有定力、有规划的方式来接触互联网,用好互联网,了解互联网相关各方面应有的知识和素养,在此基础上内化为观念,在观念形成的基础上再外化为行动至关重要,这也是成立少年传媒学院的初衷和努力实践和研究的方向。“一个社会的进步有赖于青少年的进步,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未来文明的建设也取决于青少年在利用互联网方面的文明程度、素养高度等,所以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青少年教育,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未来,涉及到互联网在中国社会应用发展未来的战略之举。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执政党过不了互联网、新媒体这一关,就很可能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因此切实帮助未来记者和传媒工作者扣好“第一粒扣子”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利认为,从小抓起,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未来新闻工作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立志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让广大青少年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和谐的媒介文化,促进国民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

  “当下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但真正懂专业、负责任、有高度的传播者却并不多,让青少年从小就获得传播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青少年群体媒介意识与基础能力,掌握相关技巧和专业规范,提升网络时代对于网络和媒体使用方面的知识、观念、行为,做一个负责任、有权威、懂专业的传播者,这也是全民传播时代所需要的。 ”喻国明表示,对于传播资源的专业化使用将会是未来社会人的基本技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可以助力全社会健康媒介文化的形成,还可以为传媒人才做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