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牵手”精准扶贫
——四川省民协探索工作新方式
作者:邓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传统村落保护有机制,精准扶贫有抓手。一段时间以来,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创新思路,探索出一条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牵手”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成效初显,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依据四川省文联扶贫攻坚规划,前不久,四川省民协成立了以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民协主席沙马拉毅为组长的省民协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时协会把传统村落的调查立档工作与文艺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启动了今年的传统村落考察和回访性调研。

  精准扶贫,到点、到村落到实处

  据统计,中国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共有5000个左右。目前,已公布的三批传统村落名录,总计255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四川省传统村落就有84个,其中泸州市有13个。考察地点首选在了川南泸州。3月25日至30日,调研组行程1800多公里,深入到泸州古蔺马嘶苗族乡、太平镇平丰村、二郎镇红军街社区、叙永县水潦乡海涯彝族村,岔河村彝族土司庄园和纳溪区的乐道古镇等地考察、调研。

  流传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传统歌舞“古蔺花灯”属民俗节庆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集当地传统舞蹈、音乐、戏剧、说唱、文学、美术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其丰富的舞蹈动律风格与各种造型具有极高的舞蹈表演性和技巧,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古蔺县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多个民族交融聚居地,古蔺花灯属汉族民间舞蹈,其艺术魅力与影响力,已使得居住于此的彝、苗等民族及黔北的仁怀、赤水、金沙、毕节、习水等地对此传统舞蹈也予以传习,形成了多民族融为一体的风格特征,至今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近年来,古蔺县对古蔺花灯的发展和利用一直很纠结,曾经有很多专家提出过不同的发展路子,也有专家对申报国家非遗项目提出过建议,有的建议走戏剧的路子,有的建议走舞蹈的路子,这让当地传承人颇为困惑。

  调研组专家与当地主管文化的领导、泸州市以及古蔺县的民间文化专家、非遗专家、古蔺花灯传承人、表演者等十余人,就古蔺花灯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了在保护上应该遵循的原则,并作了技术层面的指导。古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葛丽霞表示,四川省民协文艺精准扶贫扶到了点子上,专家们解开了多年来困扰我们的纠结,也启发了当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当地特色文化发展上的思路。

  马嘶苗族乡距古蔺县城40余公里,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山地区域。为助推该乡旅游文化发展,四川省民协带来的文艺小分队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并向村上文化站赠送了有关民间文艺的书籍。为了文化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四川省民协动员组织了四川省有关民俗文化公司协助,选定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采用绣上绣技艺的蜀锦作品《蜀山逸趣图》 ,在马嘶乡的采茶节上拍卖,拍卖款项无偿捐赠该乡作为文化发展之用。该件作品在26日的采茶节上经几番竞价,最后以4800元成交,定向用于该乡苗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发展。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明表示,蜀锦蜀绣这两种工艺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四川省民间工艺的高端品牌,这项技术是公司的专利,公司捐赠既有品牌推广的考虑,更多是响应国家号召,为贫困山区脱贫作点贡献。

  四川省民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孟燕表示,在蜀锦上绣锦绣的技艺,是这两种技艺的完美结合,开发这项技术的公司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也非常好,希望这样的思路能给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启发,这一点是我们最看重的。她说,过去单一的扶贫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乡村的需求和发展,四川省民协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组织者和推广者,应该在民间文化深度和广度上给予思考,给当地带来有趣、有效和持续的帮助,真正把中央和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落在实处。这次的方式是一个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观察和研究。

  立档调查,推进“走基层”持续化

  自去年5月以来,全国启动了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旨在通过运用图片和文字等方式,完整、真实、科学、全面地记录村落原生态信息,把传统村落这本无字的书变成有字的书。四川省民协牵头的四川省传统村落调查立档工作也于去年5月启动。目前,四川省已完成立档调研10个,同时按照省文联要求,省民协将文艺精准扶贫与调查立档工作相结合,找准叙永县分水镇、古蔺县太平镇为扶贫对象,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扶持,确保省民协扶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此次四川省民协选择古蔺县的太平镇和二郎镇红军街,叙永县分水镇木格岛苗族村、水潦乡海涯彝族村和纳溪区的乐道古镇为调查和回访性调研点,检查验收立档成果。

  叙永县于去年完成了木格岛苗寨的立档调查工作,所形成的图文资料在全国首批完成的222个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的档案中脱颖而出,被选中为20个中国传统村落优秀档案,入选中国民协今年出版的《家底》一书。在叙永县,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入选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的水潦彝族乡海涯彝族村、岔河村彝族土司庄园实地调研,走访了解叙永县有关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自然地貌、生产生活、建筑特色等情况,并针对叙永县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在古蔺县,调研组对太平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立档指导,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并随后前往二郎镇调研。为更加详实地记录红军街真实情况,完善档案资料,调研组学者、专家和摄影师一边走访一边详尽考察、记录,就二郎红军街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及文化的深入挖掘、整合提出意见。

  在此次调研中,沙马拉毅等专家学者反复强调,村落是我们最古老的家园。然而,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迅速消失,如何有效地记录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是协会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而四川省民协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党和国家所提出的精准扶贫相结合,不仅找到了协会工作的突破点,同时也找到了民间文艺精准扶贫的工作抓手,探索出了新的工作方式——在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工作中,进一步推进“走基层”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以新时期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