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部分写到“用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的内容让全国政协委员、歌唱家陈思思联想到了2015年随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赴河北省进行的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
那次调研与文艺“三下乡”相结合,把政协委员履职与“送欢乐下基层”“三贴近”结合在一起,令陈思思受益匪浅。陈思思在得到学习和历练的同时,认为重要的是更深层次地思考了几层关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与异、文化艺术和文化娱乐的同与异、专业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同与异、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的同与异。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陈思思还多次参加中国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访了很多村镇。通过这些调研,她感到推进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这项与两个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与实现中国梦结合在一起的事业要进一步形成机制化、体系化、制度化的建设方式,从而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都做了一系列具体细致的工作,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差距与不足。陈思思认为,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固然重要,传播内容更加重要。带着这样的思考,她走访了许多基层文化场所,发现最能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方式之一就是广场文化活动。目前,几乎各个地区都有广场文化,但如何能做到推动群众文化村村有特色、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年年有进步,如何形成参与面最广、传播性最好、持久性最强、效果性最佳的广场文化还有很大进步空间。陈思思认为,首先要建立广场文化的领导体制和投入机制。她认为,广场文化具有大众化和有效性,应该将广场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建立常态化的财政投入保障体制,遵循标准化、保基本、有特色原则,加大扶持和培养力度,具体包括广场的舞台设备配置与建立广场文化的自治体系。陈思思说:“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的一部分,最近一两年风生水起,但是老百姓也反映了不少其中的问题,扰民就是其一。所以我提议建立各类广场文化协会,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规范引导组织群众开展既富有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魅力的广场文化活动,比如说陕北打腰鼓、东北跳秧歌、南方舞扇子等等,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引导。 ”
在调研中,陈思思发现,除了“扰民” ,广场文化活动中,一些人发现了其中商机,开始“抢占山头” ,比如有几个老师常年在某个广场上,就开始划地收费,“这种占地是论资排辈的,我资格最老,我占领这块地方,那每天社区里的人定时来我这儿跟我学,一人一个月一两百元。门类很庞杂,有滑旱冰的,有跳交谊舞的,有一对一还有一对多,收费也各有不同。 ”陈思思说,这违背了广场文化的初衷,相关部门应当出面管理、规范、协调,并用志愿者的形式,自己管理自己,形成约束力。“在相关部门引导、管理下的广场文化协会让社区文艺人才各尽所能。目前中国文联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作为文艺志愿者去过大兴安岭、西沙群岛等地,去过很多城镇乡一级的地方,真正感受到当地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如果相关部门能及时引导规范,广场文化这道风景线会更亮丽。 ”陈思思由衷地说。
当然,在发展广场文化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培育广场文化人才队伍。陈思思认为,文艺志愿者协会在这方面很有优势,可以将大规模基层文化人才培训与文艺下基层、文艺“深扎”活动、精准培训相结合,让每一个文化广场都有这么一些文化能人,能够热心常年带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她还建议,丰富广场文化形态应该根据群众的需求,坚持三个结合——自乐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娱乐化与体育相结合、日常活动与节日活动相结合。陈思思所说的广场文化可不仅仅局限于广场舞,她建议应加强广场文化的内容建设,认为从看1部戏、看10场电影到跳10支舞、唱100首歌曲,或者组织1场精彩的广场篮球赛等都属于广场文化的范畴,政府应从文化内容上进行引导,真正为人民群众输送唱响时代主旋律、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