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救母》中的刘彦昌和沉香、《白蛇前传》中的许仙、 《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 《陆文龙》中的陆文龙、《吴王悲歌》中的吴王夫差、 《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 《马龙将军》中的马龙……作为一名越剧演员,现为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绍兴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党支部书记的吴凤花先后主演了20余出大戏,为观众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英俊潇洒的舞台人物形象。凭借不懈的努力和精湛的技艺,她两度收获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成为当今越剧界文武小生代表人之一。从事越剧表演近30年来,吴凤花始终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践行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人生追求。
不忘初心,情系观众
“演员的生命在舞台,基层广阔的舞台是我寻找快乐的重要场所。 ”尽管“梅花奖”在身,拥有众多的粉丝,吴凤花却从没把自己当明星,一直行走在
基层路上。一次她在为柯岩街道红旗村的村民演折子戏《断桥》时,突然腰椎剧痛,为了能让村民欣赏完整场演出,吴凤花一直咬牙坚持,当大幕拉拢的一瞬间,她再也坚持不住了,一下子瘫在了台上。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紧急抢救,人们才知道,她的胸椎压缩性骨折。医生说,她太拼命了,如果再晚上手术台几分钟,这位优秀的越剧小生有可能就全身瘫痪了。她却说,只要她能唱,还是要继续唱下去,没有什么事情能让她离开舞台,离开观众。
在鲜花和掌声背后,吴凤花经历了常人想象不到的痛苦,由于对油彩过敏,每次上台前她的脸都不得不中一回“毒” ,卸妆后脸上黑一块紫一块的。长期的舞台妆导致她脸部皮肤铅汞中毒,起了黑斑,变得粗糙。医生忠告她说,要皮肤不变黑,只有不接触油彩。停止化妆就意味着告别舞台,告别那些在台下支持着她的各位父老乡亲,对此吴凤花没有丝毫犹豫,为了所爱的事业和观众,她选择继续行走在基层演出的舞台上。每每下基层演出,“阿花!阿花! ”台下观众们亲切的呼喊饱含着对她深深的喜爱。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每年由吴凤花带领下基层演出近200场, 2013年,剧团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
言传身教,根扎艺坛
吴凤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这代越剧人所承担着的“承上启下”的重任,在完成繁重的基层演出工作之余,近几年,她还为越剧事业的发展传承奔波、呼吁。她不仅在剧团内开展越剧新苗的“传帮带”工作,还在上海戏剧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开展定期授课,同时与本市的平水镇小“若耶溪”越剧社开展文化结对,与校方合作开展学生越剧普及、教材教学环节设计以及专业赛事辅导。她主教的裘再萍现已成为国家二级演员,是越剧青年演员的中坚力量,主教指导的章青青获全国第三季越女争锋金奖、第二季越女争锋“十佳小生”称号,指导的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二年级学生韩梦莎获全国戏曲“小梅花奖” 。
为了给绍兴的戏剧爱好者提供一个与专业演员交流、成长的平台,在她的倡导下, 2010年以来,绍兴市剧协发展近百位“票友”级会员。而吴凤花只要有空,便会参加票友们的沙龙活动,与大家交流唱腔、练习台步。此外,吴凤花还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春节、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很多时候,吴凤花都在外演出,为驻守在一线的官兵演出、为滞留在医院的病人演出、为春节不回家的藏族学生演出……这一演,就是五年,十年,年复一年。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戏剧演员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里来。
传承创新,佳作迭出
越剧,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在民间有着较为广大的受众群体。作为越剧中生代代表人物,吴凤花一直关注越剧艺术的传承创新。近年来,吴凤花通过不断下基层演出,了解到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对越剧的演唱风格、节目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为能使群众看上喜闻乐见的新越剧节目,吴凤花在技法上将越剧传统和现代元素有机融合,在内容上大胆借鉴世界名著经典,以期为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视听体验。同时,吴凤花寻求各种契机,把成熟的舞台作品以更多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她参与拍摄了越剧电影《狸猫换太子》 、越剧电视剧《红楼梦》 《乾嘉巨案》以及3 D舞台艺术片《虞美人》 。在唱腔上,她广泛师法其他剧种,刻苦磨练,从而形成了其洒脱、细腻的艺术风格, 《断桥》借用婺剧的舞蹈身段,《周仁哭坟》取材自京剧、借鉴于川剧,在《屈原》中,她成功尝试老生戏。同时,她也敢为人先、挑战自我,是第一个在越剧舞台上饰演西楚霸王的女演员,她扮演的“马龙” ,也是迄今为止戏曲舞台上第一个“麦克白”式的人物。
为保证创新的长期性,吴凤花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为越剧发展打开了又一扇窗,她说:“通过工作室,可以打破原有的机制,进行各种资源整合,为越剧出精品创造条件。 ”几年下来,在对自身戏路拓宽、对越剧题材扩展、满足基层群众对传统戏剧求新求变的欣赏需求这条路上,吴凤花渐行渐实。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