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回家”
——记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走进重庆
栏目:新闻特写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展览还没开幕,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就准备了二维码卡片让观众“扫一扫” ——对照卡片直面“父亲”看画展视频;但对于6月19日至7月28日在重庆的老百姓而言,看画展视频当然不如零距离欣赏来得过瘾:重庆著名画家罗中立在重庆画下的当代中国美术名作《父亲》 ,时隔35年之后,借由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重庆”展,第一次“回家” 。

  此次由中国美术馆、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重庆市文联主办的展览,从中国美术馆藏品中精选了西部主题的油画、中国画、雕塑、水彩精品98件,以“发现西部”“高原阳光”“寻源拓展” 3个章节来呈现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家走向西部、发现西部、认识西部、表现西部的创作历程,揭示和挖掘西部精神和西部之美。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收藏的26件作品也汇集成“历史的回响:中国美术馆藏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展·重庆”展,同期展出。

  张大千的《松荫观瀑》 、傅抱石的《黄河清》 、陆俨少的《峡江图》 、吕斯百的《兰州握桥》 、吴作人的《藏女负水》 、董希文的《哈萨克牧羊女》 、牛文的《草地新征》 、黄永玉的《阿诗玛》 、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 、叶毓山的《杜甫》 ……荟萃不同历史时期大师名家经典佳作,让此次展览成为中国美术馆有史以来藏品出馆最多的一次,亦成为重庆美术馆开馆以来首次引进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

  在这其中,仍是《父亲》最受关注。“6月20日是父亲节,我们让《父亲》回家省亲。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笑言。“35年来《父亲》第一次回来,我非常有感慨。 ”罗中立说,自他画完作品后,他只见过3次,“如今油已经吸干了,变化很大。 ”

  “当时为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班上的同学都在准备,大家的主题都集中在‘文革’的伤痕、革命的主题上;我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找一个不撞车的题材——那时城市公厕是由人民公社生产队承包的,就有农民长期驻守其中守粪,大家司空见惯;但那一年除夕,大家都在吃团圆饭的时刻,我经过公厕,又看到那个农民还在守粪,就让我对农民产生由衷的感动,于是就找到了绘画的构思。 ”罗中立在《父亲》前又一次回忆起三易其稿的过程:“首先画的就是《守粪人》 ;二稿改叫《粒粒皆辛苦》 ,画一个农民满脸汗珠在扫粮食的场景,表现农民是国家主体的主题;后来考虑还要抓重要主题,所以我又改成《生产队长》 ,一个有军帽、拿军用水壶的正面肖像。最终,我把帽子、身份去掉,变成非常生活化的普通农民形象,起名叫《我的父亲》 。 ”

  在罗中立看来,尺寸是这件作品的重要内容。“创作之前,我去中央美院听吴冠中先生的演讲,他说的‘形式就是内容’启发了我用领袖的尺寸来画普通人” ——尺寸的转化,也让《父亲》象征着当代中国从“神的时代”向“人的时代”转型。“当然,画作发表后也有很多争议,但它与它的故事也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初美术创作的体制与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不管怎么说,我的创作主题始终是‘当代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个主题。 ”罗中立说。

  画作运到北京,当时的评委吴冠中把题目改为《父亲》 ;后来,这件作品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得金奖;再后来,就是《父亲》以400块收藏经费,“住”到中国美术馆的故事了。35年来,这幅用描绘领袖人物的巨幅尺寸描绘普通农民的肖像画,饱含深情地呈现了中国当代农民的典型形象,也成为大众精神上共同的“父亲” ,曾以其视觉冲击力和真挚情感轰动全国。

  暌违35载, 《父亲》首次“回家” 。展览刚开幕第一天,闻讯而来的观众已经把《父亲》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不少观众和“他”自拍合影。“小学一年级时我就在画册上见过《父亲》 ,很早就知道罗中立,但这次是第一次看到原作。 ”四川美术学院大三学生梁雪文说,他通过《父亲》 、通过罗中立,又知道了更多川美77届78届的艺术家,“如今我又幸运地考到美院,看到原作,感受到丰沛的情感,我想也会让我从装饰风潮中抽离出来,为自己的创作投入更多情感。 ”

  “ 《父亲》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他‘越老越好’是我们的心愿。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说,这或许解释了《父亲》多年未回乡省亲的原因。但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介绍,在策划此次巡展时,馆方就将“展示当地艺术家作品”的因素纳入其中, “针对重庆展,我们首先就把罗中立的《父亲》和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一批大师作品列入清单。 ”

  “拿出重点藏品,与当地文化、历史相结合,从一个侧面展示当地美术创作的源流,就是为了让展览贴近当地老百姓,更好地展示艺术、推动文化生态建设。 ”谢小凡说。“选展作品不仅体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家在西部题材创作方面的成就,也体现了西部艺术家对中国美术的贡献。 ”吴为山表示。作为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四川美院青年创作群体的代表,罗中立、高小华、何多苓等人的精品在展览中亮相, 《父亲》 《春风已经苏醒》等曾经走出川渝、感动无数国人的作品再度“归来” ,也让重庆美术馆执行馆长庞茂琨介绍,馆方会组织川渝地区艺术名家参与公教活动,讲述“回家”背后的故事。

  吴为山透露,重庆艺术在近现代艺术史上具有特殊性,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在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中国美术馆选择了重庆作为“西部巡展”的第一站。早在筹备阶段,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就拿《父亲》开玩笑: “ 《父亲》当‘京漂’ 35年,也没娶到《塔吉克新娘》 ,于是自己回家了” ——也许,“他”和“他的”小伙伴们近期还真的不能回京看“新娘” —— “走向西部”作为首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将计划在一年内完成西部三个省区市重要城市的巡展:“第二站已经确定是广西,之后的第三站,宁夏还是新疆,我们还在谈。 ”谢小凡透露——当然,在此之前, 《父亲》还有张“全家福”要拍:“端午节正好是我父亲97岁生日,我和他,还有我的儿孙辈,我们都去美术馆,要和《父亲》拍一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 ”罗中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