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 · 23第二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到来之前,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在7天时间内,行程上千公里,先后在云南善洲林场、施甸、怒江六库、贡山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受益群众数万人——
这里的江河,流的全是歌
青年歌手茸芭莘娜是从云南怒江走出去的普米族姑娘,邀请全国知名艺术家到怒江演出,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可是联系了几家院团,虽然他们表示愿意去,但后来一听说交通十分不便,便都退却了。不久前,听说中国文联5 · 23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把怒江作为一站后,这令作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一员的茸芭莘娜欣喜万分:“我们怒江60年了都没有规格这样高的国家级艺术家团队来演出过了,这次终于盼到了! ”
这是“情浓5·23——中国文艺志愿者在行动”走得最远、时间最长的一支文艺志愿者队伍。5月16日至22日,由霍勇、茸芭莘娜、鲁雅娟、何春梅、马奔、刘殿卿、曲蕾、石占明、郭芳芳、郭建设、孔庆学等艺术家组成的“怒江小分队” 7天时间,行程上千公里,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们先后在云南善洲林场、施甸、怒江六库、贡山演出4场,受益群众达数万人。
5·23第二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期间,中国文联组织多支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在全国多地开展多项活动。图为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之一在善洲林场为林场职工献歌。本报记者 何瑞涓 摄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回家又钻山沟沟。 ”这是一首童谣,唱的是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文艺志愿者们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大亮山善洲林场。5月17日中午,小雨绵绵,艺术家们来到善洲墓园,为老书记敬献鲜花并重温入党誓词,缅怀老书记。在林场老场部小院子里,没有音乐伴奏,没有舞台灯光,艺术家们现场清唱及表演,为林场职工献上最美的节目。是慰问,是悼念,也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看到老书记住过的简陋的窝棚以及他的用木板搭起来的床和办公桌,海政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何春梅感慨不已:“他在任时不为家人安排工作,退休后本来该安享晚年,却带着职工去种树,这种无私奉献的情操,像灯塔一样为我们后辈党员指明了方向。 ”画家刘殿卿也妙笔丹青绘出一幅莲蓬图,即兴题写“上善若水,花去莲香” ,以此表达他对杨善洲的敬意。
5月18日结束了在怒江六库的演出之后,文艺志愿者们在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带领下,又先后在贡山、独龙江进行了慰问演出。从贡山到独龙江,从最初的没有路,到开通公路,到修新路挖隧道,一路上的景况都让文艺志愿者们深深地感受到这里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政文工团男中音歌唱家霍勇是这次怒江小分队的队长,每场演出中,面对观众“再来一首”的呼声,他都一一满足,连唱三四首歌曲。演出之外,他也兼任着“导演” ,带着志愿者们一起走台,协调现场,可每每在演出结束后,他都不觉得累,意犹未尽,还在车中唱起中国文艺志愿者之歌。
青年魔术家曲蕾的节目尤其受到小朋友喜欢,每次表演结束她都会被小朋友们团团围住,要她手把手教魔术。观众们的热情,让曲蕾觉得这里的演出跟在城市剧场里大有不同,因为与观众们的心贴得更近,尤其是看到小朋友们脸上的表情和纷纷表达“好喜欢你的魔术啊” ,深受鼓励,“我有下次还要来这里甚至不想走的冲动,演一场太少了,魔术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性格改变都有作用,我还想以文艺支教者的身份再次回到这里,教孩子们变魔术” 。
作为东道主的茸芭莘娜,为了迎接志愿者的到来,她细心地制定出了所有行程计划,包括每天要走多少路到达哪家宾馆等等,还细心地记下了所有人的名字,让每个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演出设施差,贡山一场演员没有回响设备,现场演唱时演员听不清伴奏和自己的声音,只有喇叭声和观众的声音,茸芭莘娜就自己用脚悄悄打着节拍,避免出错误。这些年她已经不记得跟着中国文联走了多少趟基层,她说,她就喜欢这样露天为基层观众演出。“这里的天空,蔚蓝开阔;这里的小河,流的全是歌。自由自在,唱我想唱的,这是我们简单的快乐……”茸芭莘娜的《唱支山歌给你听》 ,是慰问演出中的亮点之一,也恰恰表达出志愿者们此行的心声,云南山美水美人更美,到人民中去,与人民在一起,是最幸福也最简单的快乐。
活动期间,郭芳芳、石占明、孔庆学等青年歌手纷纷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 ,为云南的父老乡亲倾情献唱。马奔、刘殿卿、林政军等书画家一路走来挥毫泼墨。仅在施甸,马奔就写了三四十张书法作品。他表示,杨善洲20年以林场为家,将荒山变为绿野,当官却没有官架子,把自己当农民,到人民中去,跟人民在一起,所以老百姓称他为“蓑衣书记” ;时代楷模高德荣放弃官职回到独龙江去,带领老百姓艰苦创业,造福一方人民,“我们志愿者到人民中去,也是受杨善洲精神、高德荣精神的感染,在传递他们的精神,把自己的艺术奉献给人民。 ”马奔说。
因为此次活动所到之处都是山区,很多观众来看演出都需要赶山路,即便如此,也丝毫没有阻挡他们的热情。每次演出,很多观众没有座位就站着,围了一层又一层,从两三岁的小朋友,到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都聚精会神,一个个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善洲林场职工杨锡启已在林场工作多年,常常晚上一两点还要到山上去巡查火情,每天巡一次山要花费四五个小时,这次看到文艺志愿者们的演出,他拿出手机拍了又拍,录了又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施甸观众赞叹艺术家们带来了一场难得的文化大餐,怒江的边防战士也表示,怒江偏远,国家级的演出极少,从小到大都没有看到过这么多艺术家站在面前演出,国家级演员的实力就是不一样。
到人民中去,也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源泉。云南聚居着众多少数民族,艺术家们借此行深入了解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何春梅随身带了一只录音笔,那是她的“采风机” ,随时记录下沿途听到的民歌,“这叫来源于人民,人民在哺育我,有一天转化为我的创作营养,我再回馈人民” 。在怒江畔,何春梅还将所有的辛劳化作一首新作:在星空下,在怒江边,歌声与笑声相伴,舞步与心儿相随,疲惫随风儿而去,友谊随心开而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