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少儿读物中普遍存在色情、暴力、黑色化、成人化等不良现象,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过微博平台组织开展“随手拍,举报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活动” ,号召网友用手机拍下自己看到的销售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的商店,通过@专项行动官方微博的形式举报,让社会公众监督出版物经营者,促进其依法经营。
少儿出版已成为中国出版业增速最快、效益最好的门类,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少儿出版大国,但少儿出版热并不等于少儿阅读强。我国少儿阅读存在人均阅读资源较低,城乡差别过大,阅读功利性强,阅读推广不力等问题,尤其是当前少儿读物负面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国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都在出版少儿读物。近五年来,少儿出版实现持续增长,从2007年的10460种增至2012年的31059种,每年增幅都在40 %以上。少儿图书市场规模达50多亿元之巨,其中涉黄涉暴力的儿童文学在少儿读物中占比之高令人咋舌。因此,重拳整治和净化少儿出版物市场,不仅必要,而且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靠什么才能净化少儿出版物,为少儿读物“消毒” ?
笔者以为,首先是要体现“国家意识” ,政府积极主导推广少儿阅读。在西方一些国家,儿童阅读推广不是个人或是家长的自发行为,而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一种全社会行为。对儿童读物进行审查的组织往往由来自图书馆、学校和父母的力量自发组成。政府应借助专业学术团体的力量,告诉家长、学校和少年儿童什么是好书。美国、日本、英国等,都有少儿阅读的基础书目,体现社会核心价值,体现国家理念,但中国目前在这一方面尚显薄弱。不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续10年举办“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在今年推荐的书目中就包含了思想品德、人文历史、文学读物等六大类,也是积极的改变。
其次是图书出版行业的道德自律。近些年,国内出版业存在“GDP崇拜”情结,总觉得出版产业化了,市场化了,对利润的谋取应该是首要目标。这就导致少数出版人放弃出版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放弃健康的文化理念和社会责任,只重眼前的蝇头小利,一切向钱看, “少儿不宜” “成人内容”的图书反而吸引了孩子抢着读,一些出版社专门印上“少儿不宜” “成人内容” “密室有风险,阅读需谨慎”等等“善意提醒”的字样,并非是真的要替青少年的健康阅读把关和负责任,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的是营销心理战,欲擒故纵。更有甚者,一些赤裸裸含有淫秽色情、凶杀暴力、恐怖残酷、荒诞离奇等内容的图书成为一些出版社热衷出版的热点图书,逐利思维由此可见一斑。
曾几何时,开卷有益;又曾几何时,少儿图书市场乱象丛生,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如果说食品不安全,毒害的是肉体,而精神食粮不安全,毒害的则是灵魂。一旦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毒,要拯救谈何容易,拯救肉体的健康易,拯救灵魂难,当少儿图书内容低俗、质量低劣,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欲擒故纵的“少儿不宜”成为了真假难辨的判断题,是非曲直如同雾里看花。我们常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所以绝不能让花朵带着污染中毒的灵魂迎接未来,不能让少儿读物变“毒”物的现象再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