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式“镀金”热须警惕
栏目:钟鼓楼
作者:左岸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事件】威尼斯双年展出现中国艺术家到其他国家馆展览现象

  【观点】扎堆参展的背后深藏着资本欲望的暗流涌动,与艺术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在即,但肯尼亚政府日前正式宣布不承认其国家馆展览,理由是被选中代表肯尼亚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中绝大部分均未曾生活或工作于肯尼亚。明明是肯尼亚国家馆,竟然会有这么多参展者与肯尼亚无关,不免令人生疑。让人更感不解的是,在这些艺术家中竟有6位都来自中国,而且上一届也大抵如此。其实,这样的疑问背后,恰恰反映的是近些年中国艺术家热衷扎堆威尼斯双年展的怪现象。

  作为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威尼斯双年展堪称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而且被誉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一直以来都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艺术家视作一大金字招牌。所以,能够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亮相,既是艺术家实力方面的体现,同时也会给艺术家个人带来更大范围的艺术影响力。早些年,很多中国的优秀艺术家曾把能够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作为其在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而且很多都实现了,他们的艺术创作通过威尼斯双年展获得了国际关注。

  可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过分看重威尼斯双年展对于艺术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渴望借着威尼斯双年展为自己“镀金” ,于是都“削尖脑袋”力求参展。每一届展览中国馆的名额都有限定,所以就出现中国艺术家“鸠占鹊巢”到其他国家馆里展览作品的现象,肯尼亚国家馆的尴尬境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针对中国馆参展艺术家名额有限的现实,不少中国艺术家为自己“镀金”另辟蹊径,参加与威尼斯双年展同时进行的“平行展” ,于是乎,花样百出的“平行展”在威尼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尽管所谓的“平行展”往往花费不菲,而且也不能真正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甚至有些作品与威尼斯双年展的调性都不匹配,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中国艺术家乐此不疲,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借此提升自己的名望,进而推动自己的作品在国内热销。

  事实上,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双年展,是继大批中国艺术院团海外“镀金”之后的另一股海外“镀金”热。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看似登上了国际舞台,实际上反映了当下中国艺术界的浮躁风气。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双年展的浮华喧闹背后,深藏着资本欲望的暗流涌动,与艺术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对于艺术家而言,挤进威尼斯双年展解决了他们的若干需求,比如被展示、被肯定、提升附加值;对于策展人而言,艺术家们愿意以各种方式为此付费,有利可图;对于威尼斯双年展主办方而言,有这么多的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捧场,为其贡献利润,又何乐而不为呢?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双年展之所以热火朝天,正是源于这笔看似多赢的交易。

  去年,国家相关部门已对国内艺术院团海外“镀金”发出了禁令,因为这种“镀金”行为导致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存在损害国家艺术尊严,助长形式主义之风等隐患,那么接下来,对于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双年展等类似的海外“镀金”热,恐怕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笔者十分赞同也很推崇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但前提是要有真材实料,要让注意力回归到艺术研究和作品创作上来,而不是眼中只有经济利益,把参展仅仅作为提升知名度,炒高作品价值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