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00余年历史的蒲剧,也叫做“蒲州梆子” ,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对包括京剧在内的很多戏曲的发展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它还是个很陌生的剧种。就是这样一个小剧种,如何在2014年走进了被誉为我国最高级的艺术殿堂的国家大剧院呢?这背后包含着国家一级演员、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的团长景雪变与她带领的团队怎样的故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来到了运城市。
让蒲剧唱响在更多人的耳畔,这不只是一两个人的梦想,而是几代蒲剧人的追求。而正是两次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一次获得文华奖的景雪变把一个古老剧种中的新编现代戏多次带进京城,从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到北京大学,再带到了国家大剧院。
1971年,运城县蒲剧团到村里演出,一个家境贫苦的11岁小女孩怀揣着“成角儿”的梦想考入了剧团,她就是景雪变。人说,学戏是七年大狱,小景雪变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儿每天比别的学生再多练一两个小时,到15岁时就因主演《刘胡兰》一举成名。之后,景雪变的每一个梦想都是在下一部戏中演好下一个角色: 《打金枝》中的升平公主、 《姐妹易嫁》中的张素华、 《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柜中缘》中的许翠莲,每一个梦想又都赐予她一段行程。
与梦想相伴的是景雪变对蒲剧的无限投入, “我确实感觉我这个女人做得不像个女人样子。我结婚当天晚上还有我的戏呀,中午和大家在一起吃饭,那晚上还要演出,演完戏以后就跟着团一起下乡,我不知道结婚还有假期。我怀孕7个多月还在舞台上演《柜中缘》呢。那时候,才二十多岁什么都不懂,光知道演戏,除了戏就是戏。 ”正是这样一个自认为在生活上不像女人样的景雪变,愣是在舞台上惟妙惟肖地演活了各色各样的女人。这其中有端庄秀美的大家闺秀,也有俏皮可爱的小丫头,有势利刻薄的俗女人,也有钢骨柔肠的侠女。
1994年,景雪变担当主演的新编传统戏《关公与貂蝉》进京演出,引起轰动,并凭此获得了当年的“文华奖”和次年的“梅花奖” 。对于一个演员,这是事业上的巅峰,幼年“成角儿”的梦想已经实现。1997年冬,景雪变主演的蒲剧电影《窦娥冤》开拍,景雪变的又一个梦实现了,蒲剧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2002年,为了更好地传承蒲剧艺术,领导决定让景雪变调任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这在很多人认为的一次提升,不只换来了景雪变本人的反对——“我是演员,我不想离开剧团,我离不开舞台” ,更引发了不少观众的抗议。景雪变在给运城市领导的公开信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名党员,我服从组织的决定。但是,其中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希望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 “去了艺校任职,我首先把艺校原有的剧团恢复完善起来,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 ”此后,当年10月,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在“一无团址,二无演出场地”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直到2012年在建团十年的时候,集演出舞台、排练场馆、办公场所、演员公寓于一体的蒲景苑正式建成了,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在此过程中,与景雪变最初的想法一致,艺校和剧团形成联动,剧团是艺校的实习基地,艺校为剧团提供了人才资源上的源头活水。怎样使这种良性互动更好地维持下去?同时,怎样让蒲剧事业更好地传承下去?2004年初,景雪变向学校提出招收蒲剧少儿定向班的请求,并把这个班的目标直指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景雪变说:“建团的理念就是带新人、走正路、出精品、兴戏剧。所以我们就一直沿着我们建团的理念向前走。 ”从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小梅花” ,被称为“小雪变”的任玲感慨:“艺术方面景团长给我安排、压这么重的担子,我一定会继承好,艺术一定会从我们身上传承下去。”
景雪变说过一句话:“宁可累死牛,不让打住车。 ”对于景雪变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牛是什么?就是从事事业的每一个人;车是什么?就是一个人所在的团体所共同奋斗的事业和梦想。当坚实的努力换来个人梦想一个个的实现,一个有关自己所钟爱的蒲剧事业的梦想也在展现生命力。
栏目合办: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