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国歌先从学校普及教育开始
栏目:钟鼓楼
作者:张珏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事件】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

    【观点】青少年国歌知识的匮乏缘于当前相关教育工作的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名称是什么?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许能难住一些人。尤其是在当下青少年中间,能够说出国歌的名字、词曲作者的有限,更别提较为准确地唱完整国歌了。一所高校曾在期末考试中出了一道试题,要求学生默写出国歌歌词和词曲作者,完全答对的大学生不到10 %。由此来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无疑既具必要性更具重要性,尤其是在大力开展国歌宣传教育方面提出要求,更是抓住了国歌在当下学校教育中严重缺席的现状。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理解国歌、记住国歌、唱好国歌不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爱国之情的基本体现,可是为什么屡屡出现在升国旗时很多人要么不会唱,要么唱得极不和谐,要么唱得毫无精气神的现象,恐怕关键还在于我们对国歌的普及教育做得很不到位,尤其是学校教育这一环节更是令人忧虑。

  笔者曾在一个中学担任过音乐教师,记得有一次音乐课上让会唱国歌的同学举手,令人遗憾的是,一个班五六十人竟然没有一个举手的。笔者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所以就找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来才知道,基本不会唱的将近占一半,能勉强唱出来的差不多也有一半,而更令人痛心的是,班里有几个能够较为准确唱出国歌的同学之所以没举手,主要是担心如果举手会被其他同学当做“土老帽”而遭到讥笑。这次经历也让笔者意识到,不会唱国歌已然体现出学校教育的严重不足,而更可怕的是,一些青少年竟然将会唱国歌视作是一件很土、很不合群的事情。而笔者这样的经历,其实也是当下很多中小学在国歌普及教育方面较为缺失的一个缩影。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内心深处对国歌并没有天然的抵触情绪,而且相比于他们乐于演唱的一些流行歌曲而言,国歌的旋律和节奏学唱起来要容易得多。青少年不会唱国歌、唱国歌时缺乏精气神等问题,源于他们对国歌知识的不甚了解,而国歌知识的匮乏又缘于当前国歌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的不到位。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连锁反应现象,暴露的是对国歌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依旧停留在“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层面的弊端。

  笔者还可以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同事有一天问他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会不会唱国歌,女儿反过来问爸爸,国歌是什么歌?同事再问女儿,学校的音乐课本上没有国歌这首歌吗?音乐老师没有教唱过国歌吗?女儿回答说,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同事追问女儿,每周一早晨升国旗的时候放的音乐是什么?女儿无心地回答说,只知道一听到这音乐就要升旗了。听到这,同事完完整整地给女儿唱了一遍国歌,没想到小姑娘听完大呼好听,还吵着要从网上下载学唱。其实,这个小姑娘对于国歌的热情,也许只是出于对一种旋律或节奏的认可,她并不懂得国歌的庄严意义。但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最初的窗口,这种普及国歌知识的最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该缺位。

  我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那么包括普及国歌知识在内的爱国主义教育无疑也应当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通过大力强化国歌知识教育,让学生们对国歌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到应有的层次。因为,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国歌,才有可能记住国歌进而唱好国歌,才能从内心升腾起庄重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