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京剧的“传帮带”风采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继去年上演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之后,今年7月4日至5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再次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了传统京剧《谢瑶环》 《玉堂春》 ,并由此拉开2014年京剧巡演系列活动的帷幕——奔赴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走军营,进课堂,举行一系列京剧讲座和推广演出活动。此次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和丁晓君、张建国领衔主演,其中叶丁联袂更延续了当年叶盛兰、杜近芳首演《谢瑶环》的渊源,成为备受关注的梨园佳话。

  京剧《谢瑶环》是由田汉先生在1962年移植创作的,讲述了主角谢瑶环女扮男装出宫审理案件、斩罚贪官的故事。该剧表演融青衣、小生于一体,矛盾激烈,表演难度极高,曾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杜近芳首演,两人更因此被菊坛并称为“叶杜” 。此次该剧主角叶少兰、丁晓君分别是两位表演艺术家的哲嗣与高足。叶少兰虽已年逾七旬,仍在剧中传神地饰演了一位豪侠少年袁行健。丁晓君则以生行技巧演绎女扮男装的谢瑶环,诠释大套繁复的唱腔,还有甩发、蹉步等高难度技巧;而在《花园》一场,又展现了谢瑶环女性柔美的一面。凭借此剧, 2008年丁晓君一举获得第六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

  叶盛兰、杜近芳同台联袂,其中前辈艺术家提携后辈的师友之谊一直被传为佳话。丁晓君告诉记者,此次在排练《谢瑶环》过程中,老师杜近芳不顾病体也来到了现场,“这是她和叶盛兰先生首演的一出戏,里边有太多的用心,感触是很多的,还专门去找当年抗美援朝慰问演出时与叶盛兰先生的合影,可惜一直没找到。一天晚上,她很高兴地给我打来电话,说照片找到了。我特别能理解老师的心情,那是戏曲人对戏、对师友同行的执著与真诚” 。

  叶少兰登台《谢瑶环》也不无提携后辈的因素。2012年,叶少兰曾与丁晓君联袂演出京剧《谢瑶环》 ,那是他在1979年演出该剧33年后的再演该剧,助阵丁晓君的中国京剧青年优秀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大戏。

  2006年,丁晓君正式拜杜近芳为师,在那前后开始学习这个剧目。虽然她于2003年就在全军小品大赛中以京剧《抢水》获得一等奖、在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也斩获银奖,融汇青衣、小生表演技巧的《谢瑶环》依然是一个有难度的剧目。丁晓君说: “我学这个戏,第一次就是跟着叶老师为叶盛兰先生做的音配像学的。研究生毕业公演时,我请叶老师同台,他欣然接受,并且对声线协调、艺术美感等进行了很细致的指点。 ”除了在《谢瑶环》中搭戏,叶少兰还将在此次演出《玉堂春》时以王金龙一角为饰演苏三的丁晓君助演。

  多年来,战友文工团京剧队一直坚守军旅国粹阵地,创作演出了《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剧目和《送给班长的礼物》 《骑牛》《抢水》 《夺抢》等一大批深受部队官兵喜爱的京剧小品。今年,他们又排演了根据全军第一支女子特战队训练生活编创的京剧小品《零点饺子》 ,把特战女兵的故事搬上了京剧舞台。这些追求和探索,跟战友文工团京剧队情系军营的慰问演出及艺术普及紧密相连,也与叶少兰、朱宝光、张萍、于兰等艺术家积极做好传帮带有关。

  如今已是战友文工团京剧队队长的丁晓君介绍,战友文工团创演的作品往往是深入部队基层巡演、体验生活的结果,反映了部队官兵的生活,因此很受战士们喜爱,“常常演员刚开口唱,观众就鼓掌” 。

  军旅特色,对艺术的真诚和严谨,可以说是战友文工团京剧队的优良传统。在叶少兰看来,这支有着44年辉煌历程的全国唯一军旅京剧队伍,“即便龙套演员也有着军人的严谨和规范” 。此次巡演,战友文工团的艺术家和演员又将走进边防草原,虽然正值酷暑, “但官兵们的热情使每一个演员都很珍惜这次演出的机会” 。

  据悉, 9月中旬战友京剧人还将赴法国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庆典演出活动。届时,叶杜经典大戏《白蛇传》将在异国绽放它的国粹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