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东西别急着变现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包括民族史诗在内的民间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可在今天,如何产生经济价值呢?

  面对这样的疑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表示,民间的东西,别急着变现。6月22日,朝戈金在国家图书馆所作的题为《 “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讲座,是他讲课生涯中的普通一课,却又是严肃的一课。

  朝戈金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讲到“口头传统”的学术史,从我国的三大英雄史诗讲到芬兰的《卡莱瓦拉》 。他感叹,满语快成绝响,只剩下几个老人会说了。当语言交流的范围不断缩小、工具性作用不断减弱,这门语言也就濒临灭绝了。而能够让民族的历史、语言得以延续的耄耋老人,就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新疆《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的告别仪式之隆重,令世人惊讶。“他的艺术成就,让他获得如此尊崇。 ”

  这样宝贵的民族史诗,在本族群或者民俗研究者那里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早已超越了金钱价值。然而,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却难以理解和体会,因为经济利益已然成为时代准绳。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孩在听完朝戈金讲座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提出了本文开头那样的问题。

  首先,这些民间文化能否变现?从全球范围来看,朝戈金给出的答复是肯定的。“在夏威夷就有很好的范本,即通过文化展演等实践活动,让南太平洋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在国内的相关实践并不太成功,比如一些地方的民俗文化村,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对民俗文化价值的挖掘力度不够。 ”其次,回馈尚远。“诸如新疆、内蒙古的民歌,创造的价值都很可观,但并没有很好地回馈给当地民众,甚至还产生一些法律纠纷。 ”再者,像祭祖活动,是后人与先祖联系的纽带,是对生命的礼赞,也很难商业化。

  朝戈金认为,当下民众对民俗文化的喜欢程度是有待培养的。“芬兰人以史诗《卡莱瓦拉》自豪,国家设有‘卡莱瓦拉日’ ,而且该史诗的收集者和编纂者伦洛特的头像甚至印刻在货币上……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关心和支持。 ”人类会说话,是大自然的一种恩赐。丰富的口头传统,承载的不仅是民族精神,还有各种宝贵的知识。文化传统是不能断裂的,保护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