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为市文联及时宣传重点项目、加强文艺评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而且为进一步做好引领文艺思潮、团结凝聚文艺工作者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
上海文联联手媒体开辟专栏取得预期成效
本报讯 上海市文联自2012年底与《新民周刊》合作,由市文联向《新民周刊》提供有关上海文化艺术的热点事件、人物、作品资讯和资金支持,由《新民周刊》开辟“独家艺见”专栏,每月发表,一年多来,不仅为市文联及时宣传重点项目、加强文艺评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而且为进一步做好引领文艺思潮、团结凝聚文艺工作者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加强了市文联宣传评论工作的力度与社会影响力,同时提高了公共媒体对文化艺术的关注度与表现力。
在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届上海书法艺术节、 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第四届上海市优秀童谣征集评选和传唱活动、首届上海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等文联重大文化活动项目举办期间或举办之后,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创作思潮、具体作品、文化现象,市文联组织评论队伍,在“独家艺见”专栏刊发相关评论文章,一方面营造了品牌活动的评论氛围,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宣传模式,增强了宣传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从而增强了文联品牌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合作双方还努力将专栏选题的时效程度与思想深度结合起来,使之适合文艺家们在对全市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宏观思考和个性评析的同时,对文联创新工作理念和手段建言献策,实现了宣传与评论工作的有机结合。
除了围绕重大文化品牌项目挖掘主题,双方还积极追踪当前上海文化思潮、创作演出的热点话题,不仅在选题上注重公众性、在观点上注重新颖度,而且在专业的通俗化、视角的多样化上做出策划与调整,在文体上分成谈话类、专访类和评论类三种,既提升了内容的丰富性与可读性,又为话题资讯适当增加了理论深度。例如关系“海漂” 、社会文艺工作者生存和发展的“上海相声产业生存现状与未来预测”话题,涉及“非遗”文化继承和创新、艺术与市场关系的“越剧改革70周年”话题,有关地域性文化和方言教育的“沪语文艺与当代海派文化”话题,以及沪上年轻演艺人才养成机制的第四届“粉墨佳年华”相关话题,均与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联系。
市文联还将组织上海文艺家沙龙与“独家艺见”专栏相结合,邀请相关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文联品牌活动项目的组织者、参与者参与讨论,通过沙龙特有的轻松、自由、随意的交流氛围,让嘉宾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中产生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提出多元、多样的看法和观点。许多嘉宾表示,他们的话语能在公共媒体及时发表,经过文联这个平台,自己的智慧结晶产生了传播力,不再像以往那样沦为空谈。双方合作以来,举办文艺家沙龙12次,参与嘉宾110人次,沙龙成果在“独家艺见”发表共计12期,总字数约15万字。一些嘉宾的观点还成为中国文联、上海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和上海“两会”文艺界代表委员们的参考材料。
(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