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要有所为而为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侧记
栏目:特别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金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这次来北京,不是向朋友们告别的,我还想参加下一届全国作代会。 ”5月24日,“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一百岁的马识途单手扶杖,腰板笔挺地站立着发言,与大家分享了他未来的“五年计划” ,并与现场的旧友新朋约定下一届作代会再见面。

  当天,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汉斌出席活动。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主持开幕式。王蒙、邓友梅、金炳华、仲呈祥在开幕式上发言。李屹、胡振民、翟泰丰、钱小芊、何建明、李敬泽、白庚胜、吉狄马加、严家炎、屠岸、邵燕祥等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共同庆祝马老寿辰。

  展览现场, 148幅书法作品,浓缩了马老一生的为人、为文之道。“文章直欲清如水,气宇何妨峻似山” 、“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为天下立言乃真名士,能耐大寂寞是好作家” ……在马老心中,“书以载道” ,书法是一种艺术,凡艺术,都要有所为而为,书法只是载体,要有思想内涵,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马老自幼发蒙时即临汉碑、习汉隶,至今90余载,自成一家。除了“书以载道” ,马老于书道感受良多:感受之一是,中国的汉字书法,是世界未见、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凡读汉文的莫不喜写汉字,以求得美的欣赏,我们当珍惜这件文化瑰宝,发扬光大。感受之二是,人人习书,但想成为书法家,却并非易事。马老的体会是,无过人天资者、无钻研耐力者、心思浮躁者,很难成为书法家。至于欲以书法作敲门砖,求名得利者,更无论矣。感受之三是,“书贵有法” 。必须学习历代传统书法,锲而不舍,打下坚实基本功,始望有成。不可未学爬便学飞,自以为龙飞凤舞,其实是鬼画桃符,绝不可取。   

  开幕式上,王蒙一句“马识途先生,我服了您了” ,逗乐了现场嘉宾。王蒙先生致敬的,不仅是马老一生的成就,更是其笔下“能耐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与万卷诗书为友,留一根脊骨做人”的自信与气骨。

  但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书法家,马老非常谦虚,他说自己只是一个还没有成器的作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虽很多,却没有写出来。他不以书法家自居,称自己只是一个作家里写字的人。大家称赞这些作品,他感到很惭愧,“说实在的,我有什么成就呢?我真正值得夸耀的就是不知道怎样地就活到了一百岁。 ”老人出其不意地幽上一默,又引来台下阵阵笑声。

  马老说,他“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受得” ,长寿之道,不过“达观”二字和“提得起放得下”六字。但再往深处想,他觉得或许又和他差不多生活了整个20世纪的经历有关。一首《百岁述怀》 ,折射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过隙白驹,逝者如斯,转眼百年。忆少年出峡,燕京磨剑,国仇誓报,豪气万千。学浅才疏,难酬壮志,美梦一朝幻云烟。只赢得了,一腔义愤,两鬓萧然。幸逢革命圣卷,愿听令驰驱奔马前,看红旗怒卷,铁骑狂啸,风雷滚滚,揭地翻天。周折几番,复归正道,整顿乾坤展新颜。终亲见,我中华崛起,美梦成圆。 ”

  马老少年出川投身革命,长期做党的地下工作,九死一生。新中国成立后一边从事繁忙的行政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转眼百年,遍尝人世的惊险、危难、痛苦、悲伤和欢乐,经受了无数锻打和历练,这也养成了他处变不惊,乐观看待人生的性格。于是,我们便在他的书作中看到了这样的联句:“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未遭受天磨人算三灾五难九死一生怎能叫钢丁铁汉,惟经历恶水险山七拐八弯千回百转才得知况味人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

  马老这种淡泊情怀,铁凝在开幕式上的两段回忆恰恰可以做最好的注脚,让人们看到,在天对马老不好时、在人对马老不好时,他是什么态度。

  汶川地震后,铁凝和作家们深入四川灾区,期间听到一件事让她非常吃惊。当时马老和他的哥哥同时都在住院,但是当听说医院病房紧缺时,两位老人不顾医生劝阻,坚决要求同时出院回家。看望四川老作家时,铁凝去了马老家。余震中的马老在做什么呢?他没有闭目养神,也没有不安地来回走动,而是在写字。这种淡定、处变不惊,让铁凝真正见识了一位老战士、老作家的风采。忽然又来了余震,马老自己很淡定,却强行将铁凝等人“轰走” 。“你们快走吧,我没事。 ”说完,马老继续写字。

  第二件事发生在2011年,马老到北京参加第八次全国作代会,有点感冒发烧。了解情况后,铁凝就和同事到病房看望马老。进门时,正好有个年轻女护士在很不礼貌地指责马老,可能是不满意马老吃了自己带的中药。虽然女护士态度很不尊敬,但马老一脸平和,不着急,不动怒,不搭腔。铁凝就忍不住了,问女护士:“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位老人呢? ”女护士态度依旧。铁凝不甘心,说:“他不是一般的老人,是大作家,你知道《让子弹飞》吧,就是这位老爷子的小说改编的。 ”“哦——” ,女护士拖了一个长腔说:“是——嘛? ! ”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在马老的五年计划中,还包括他做了近半个世纪却一直没有实现的美梦。不久前,马老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我也有一个梦》 ,这个梦的名字叫“飞虎奇缘” 。马老说,由美国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曾来中国参与抗日,书写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佳话,但这段历史似乎在国内不甚彰显。我国抗战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创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影视“戏说”抗战,歪曲历史,令人痛心!马老说,自己已是日薄西山的老人,希望文学界、影视界能有人助他圆梦,将中美两国人民的这段友谊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