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文联,为“中国梦”网聚正能量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 8月19日到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振聋发聩。

  有一组概念,正在改变世界——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云计算、全媒体、 3 G、虚拟技术……

  有一组数字,正在震撼中国——

  全国网民近6亿,手机网民4 . 6亿多,微博用户3亿多,乡镇互联网开通率100 %, 3 G网络基本覆盖……

  有一组现象,正在困扰我们——

  网络谣言、煽风炒作、猎奇猎艳、窥淫窥私、人肉搜索、信息垃圾、游戏上瘾、语言暴力、自闭疏离……

  毋庸置疑,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科学与文明的进步不可抗拒。8月17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宽带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信息化建设也跨进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渗透,也使之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成为西方反华势力用来“扳倒中国”的“最大变量” 。

  是受益于数字化,还是受制于数字化?是主动抓住网络新领域,还是被动丢失网络主阵地?

  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

  (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在这个号召下,文化和文艺领域强大网络阵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文艺工作中的大局、大势、大事,成为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今天,占领网络阵地,几乎就意味着掌握了文化的话语权。

  而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文化软实力,正日益成为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的话语权,某种程度上就是价值观的引领权,社会舆论的掌控权。

  当代中国,网络空间的文化传播、文娱生活异常活跃。但纵观当下文艺类网站和众多商业网站文艺频道,普遍不专业、不全面、不权威,粗俗、低俗、媚俗之风蔓延,主流健康文艺很难得到全面、准确呈现。西方带有政治企图的文艺作品及其价值观,更通过网络渠道对中国文艺土壤进行大力渗透。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网络资讯充斥怪异新闻、花边新闻,以炒作攀比奢靡享乐吸引眼球;网上许多文艺作品“野蛮生长” ,以“色、狠、野”招徕点击;一些演艺明星、网络大V “挟粉丝以乱天下” ,随意发声、恶意发声,甚至指鹿为马、蛊惑人心、扰乱公共舆论和社会秩序;不少微博、论坛、博客、播客、微信、贴吧公然审丑卖丑、以丑为美,哗众取宠不以为耻;更有国内外诸多势力趁机通过网络混淆视听、信口雌黄,直接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刻意矮化、曲解、抹黑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成就、发展目标。

  再不管,就会晚。网络就是阵地,不去占领,就要丢失。

  要破解困境,就需要抓紧干起来。要占领这片阵地,就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著名文艺家呼吁重视文艺网站建设,中央领导特别指示中国文联,要“办好中国文艺网” 。

  实际上, 2011年11月,中国文联网络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文艺网已经正式上线开通。打造中国主流文艺门户网站的强烈追求,文字、图片、音视频多种介质处理能力,全国文联系统资源共享平台最大化,数百频道上千节点的丰富信息量,立即在全国文艺界和文联系统引起轰动效应,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家的新纽带、新桥梁、新手段、新阵地。

  敢于亮剑,敢于直言,有针对性,有战斗力,中国文艺网以《中国艺术报》为依托,面对当下不良文艺现象发出铿锵评论;

  生动鲜活,亲和贴近,努力提高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文艺网在改进文化文艺领域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方面不遗余力;

  联络协调,增强服务,中国文艺网通过一切信息化手段,努力营造十万文艺家会员、千万文艺工作者群体乃至亿万文艺爱好者的“网上家园” ……

  因势而谋,中国文联敏锐地感应到时代需要,及时建立起在文艺领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抓手,努力创新文联工作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谋划新时代新形势下文艺全盘工作的新格局。

  这是中国文联“网上文联”大战略的率先起步,也是全国文联系统“网上文联”大构想的首次破题。

  (三)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时代进步要求工作创新,工作创新离不开手段创新,手段创新又源于理念创新。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中国文联面对时代挑战,选择的是迎难而上。

  “构建‘网上文联’基础平台,推动全国文联‘一盘棋’建设。 ” 2013年1月,在中国文联九届四次全委会上,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网上文联”新理念。

  在网上输入“网上文联”四个字,搜索结果中还找不到对这个概念的任何相关解读,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中国文联的这项工作创新,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也是在大胆探索,填补空白。

  依托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多项数字化工程建设基础,借鉴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考察地方文联网上社区建设样本,在中国文联九届四次全委会前,中国文联已应势而动,为“网上文联”扎实地开展工作。

  2011年年底,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设立, 2012年正式组建,成为中国文联信息化工作和“网上文联”整体推进中的又一重磅举措。

  覆盖文艺发展全流程的大数据平台,全方位的文艺资源信息服务体系,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工程建设起步,与中国文艺网呼应联动,初步构成“前网后库”的格局雏形,为“网上文联”夯下了一个能够撬动全局的支点。

  一系列创新思维喷薄而出,一系列创意构划蓄势待发——

  文联工作网络平台、文艺资源服务平台、文艺社交互动平台、文艺传媒网络平台、文艺维权网络平台、文艺创作推介平台、文艺理论评论平台、文艺交易网络平台……

  智慧文艺平台集群,呼之欲出;

  中国文艺网、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网站、全国各级文联组织网站、全国各类文艺团体组织网站、全国各类文化娱乐传媒网站……

  文艺组织网站集群,令人期待;

  文艺资源存储数字化、文艺信息传播现代化、文艺流程服务智能化标准化、文艺创作评论多元化立体化、文艺娱乐交易消费便捷化多样化……

  文艺服务创新前景,引人遐想。

  当然,这一切不会一蹴而就,不会轻易成功,但步子已经迈开,前景必将灿烂。

  从线下到线上,从人工到智能,从空间分离到平台共享,从相对封闭到交互开放,一个全新的网上文联、网上文艺的大服务空间,正渐渐浮出水面。

  (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占领网络平台这一信息传播制高点,就能够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更接地气,更贴近基层群众,让主旋律和正能量更有效地渗透和影响到每一个人。

  整个社会的生活空间已被信息化重新组织。

  今天,普通人的网络化生存、网络化生活已成为常态,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文化消费对象、文化消费方式、文化消费习惯,都与网络息息相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人生成长过程,都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今天,随着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新的社会人群也不断出现,民间文艺行为日益活跃,大量体制外文艺组织、自由文艺工作者涌现,新的文艺现象、文艺样式层出不穷,这一切同样都与网络密不可分,传统的文艺管理模式、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服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基层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的新需求,这同样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不成为信息化、网络化的行家里手,就会丢失群众,不进行彻底的工作创新,就会被挤向边缘,现实不容回避,发展大潮不容阻挡,只有顺势而为,才能真正有为,有大作为。

  文艺从来不能脱离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从来不能丢掉文艺载体,中国文联必须在信息化、网络化上大步迈进,才能够称职、尽责、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文联全系统要加大力度,整体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要深入调研,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硬件和内容平台建设。 ”“建立数字化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文艺媒体传播能力建设。 ”赵实如是说。

  面对新形势,中国文联自我加压,不断对“网上文联”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完善新构想。

  “网上文联”的设计,是把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文艺工作各环节,把网络服务体系覆盖文艺发展全流程,它接通的是最基层的群众,联通的是各个社会群体包括新的社会人群的每个个体,沟通的是全国文联系统乃至文艺界的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个个人、每份力量。

  加强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分析指导,积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中国文联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上,正努力谱写着新时代的合格答卷。

  (五)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互联网的战场上,“网上文联”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如此才能网聚起强大的文艺正能量,切实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文联是全国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之家,“网上文联”更是亿万文艺爱好者、文艺消费者、文化建设参与者的网上家园。在信息化时代的文化文艺领域争取阵地、争取人心、争取群众,“网上文联”责无旁贷。

  毋庸置疑,“网上文联”每增强一份力量,就是为网络空间的清朗注入一份力量,就是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令人欣喜的是,这份力量,正在日益增强——

  中国文艺网刚刚完成二期建设,三期建设即将提上日程,影响力快速增长;

  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已经启动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工程建设,包括中华文艺人才信息数据库、美术作品资源库、书法作品资源库以及文联国际部资料库等子项目都将在2013年年底完成平台开发、上线开通,文联系统全部库存数字资源和数字传播内容,等待着全面整合;

  全国文联系统包括县级文联在内上千家文艺组织网站,在中国文艺网和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工程的带动和影响下,开始高度重视内容建设和平台建设,并正在逐渐靠拢形成网站集群,上下联动、纵横联合的文艺正能量集结,已经初见雏形……

  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网上文联”正在文艺领域铺开一盘大棋,正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激活一股强大正能量。在互联网上的意识形态斗争中,“网上文联”正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抒发中国情怀、塑造中国形象,成长为一方强大的主流文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