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演员杨幂一年戏约不止五十部,自称来者不拒
【观点】如此“拼命”透支演员艺术生命,糟蹋观众审美情趣,搞乱艺术市场
当我们把一些人称之为“拼命三郎” ,多半带有尊敬和褒奖之意。近来,国内娱乐圈里也多了一些“拼命三郎” ,他们拼命接戏、四处串场、频繁亮相,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拼命三郎” ,杨幂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据日前央视《中国电影报道》爆料,被誉为新晋“四小花旦”之一的杨幂,一年下来不止50个剧组邀其拍戏,而杨幂也自称凡是邀约来者不拒。不管题材如何、角色大小、是否辛苦,逢戏必演,这样的“敬业精神” ,是不是也该值得众影视演员一起效仿和尊敬?
作为一名演员,应该具备最起码的艺术追求。对演员来说,有戏可演是好事,毕竟,他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锤炼自己的演技,这也是不少演员从初出茅庐的新星到受人尊敬的老戏骨的必经之路。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凡事都得讲究个度。如此高频度地接戏,打一枪换一地,疲于奔命地穿梭于各大片场、各种角色以及发布会与红地毯之间,他又能有多少时间来揣摩人物、酝酿情感、进行有效的艺术沉淀?有些特型演员可以耗尽一生只为了揣摩一个人物,也有些演员不惜放弃各种邀约只为精心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这种乐得清净、甘于寂寞的心境,诸如杨幂式的“拼命三郎”们是不是该好好学学?
作为一名演员,还应该对喜欢他的观众负责。多接几部戏,保持创作高产、高曝光率,固然可在观众面前混个脸熟,多点关注,但充其量也只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真正扎根观众记忆深处的,永远都是那些追求风格化、个性化,而绝非类型化、同质化的演员。回顾影史,无论是南霸天、黄世仁等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大反派,还是机灵精怪的孙悟空,无论是跑出美丽人生的智障儿阿甘,还是眼盲心不盲的退伍军人史法兰上校……演员造就了人物,人物也成就了演员,如果没有这些经典人物形象,人们又怎么能记住陈强、六小龄童、汤姆·汉克斯、阿尔·帕西诺等令人肃然起敬的演员?试想,对每一位“拼命三郎”演员来说,如果他的劳动不是为观众塑造那些与众不同的“这一个” ,也终将因为观众长期的审美疲劳而惨遭唾弃。
如今,影视圈中诸如杨幂式的“拼命三郎”并不在少数,从大的社会环境来看,在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似乎一切只要能被消费、被娱乐即合理。从广告商到影视公司,从演出商到各大电视台,影视红人被不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消费着。在笔者看来,尽管制片商谋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须取之有道。在演员的黄金阶段,过度消费并榨干演员全部商业价值,既透支演员的艺术生命,糟蹋观众的审美情趣,也搞乱了艺术市场,这既不利于形成持续的赢利模式,也牺牲了演员的未来发展空间,实属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看似热闹、风光,喧嚣一时,必难行之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