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辨真伪中披沙沥金
栏目:微评
作者:周思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部作品往往瑕瑜互见,作为评论者,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出之以真诚,秉之以公理,如此而已。只要不是人身攻击、侮辱谩骂,依从一定的文学见解和事实根据对作家作品进行学理性分析,指出其不足,批评其短处,就没有逾越所谓的“文学批评底线” 。如果举凡非著名批评家批评了著名作家,就叫“靠踩别人为生” ,那批评家只好去找无名的业余作者批评好了,这样就不会有“借名人出位”之嫌疑了。然而,这样做有意思吗?难道,只有名气跟著名作家对等的批评家,才有资格批评所谓著名作家吗?在当代文坛遍刮“文学表扬”之风而令人们所不齿的情势下,我们太需要文学批评家发出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批评” (狭义的)之声了。对于某些著名的作家作品,其实也毫无必要只对其作“正面阐释”而回避问题揭示。批评的任务就是在识辨真伪中披沙沥金,此乃批评家之本分与良知。否则,如果批评家及其批评理论,长期混迹于社会所诟病的红包评论、圈子评论、望风希旨评论之中,“肯定”倒是肯定了,“超前迈古”的巨著问世了,大师的形象也一一现身了,然而却于文学大不妙!因为若久久陶醉于此种境界之中,真正的文学批评也就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