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感动 一路歌吟
——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新疆行侧记
栏目:走基层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新荣 特约通讯员 邵玉烨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段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谱写着祖国各地人民援疆支边的壮美画卷;一份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共同筑起了边疆大漠狂风吹不散、黄沙摧不垮的钢铁长城……8月2日至10日,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一行来到新疆,在深切感受这种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带来的震撼与洗礼之余,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的一次次行走、一场场深入基层的互动联欢,以文化援疆的形式,播撒文化的种子,让戈壁大漠盛开文艺之花。

  一座城:难以忘却的历史记忆

  继8月3日晚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新疆行首场演出在新疆人民会堂成功举行后,艺术团一行又赶往了下一个目的地——石河子市。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1960年夏天,当诗人艾青看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的师部所在地石河子,由一个荒凉的村镇变成了美丽的新兴城市,写下了诗歌《年轻的城》 ,由衷表达自己那种难以遏制的激动。在了解了石河子的历史,亲眼目睹它的现状后,梅花奖艺术团的艺术家们更体会到了诗的内涵和诗人的真情。

  的确,与其他历史悠久的城市相比,石河子是一座年轻的城。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在此屯垦戍边,拉动了“军垦第一犁” ,才开始创建这座新型的城市。短暂的历史所记载的,是一段艰苦奋斗的历程;由此所张扬的,则是一种可贵的奉献精神。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环境优美的绿洲,这其中有多少代人为此不懈奋斗,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在位于石河子街心花园正南的“军垦博物馆”里,木犁、耧、中耕机、军垦战士们居住的地窝子、女战士吴素梅的故事、冰封五姑娘、戈壁母亲、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辉煌成就的虚拟演播大厅……900余件实物、 1000余幅图片、一段段视频,让艺术家们看到了军垦战士们垦荒戍边的艰难岁月,感受到了他们不畏困苦的牺牲精神。

  “可以说,这里展示的正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承志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往往构筑了其文化风格和文化品位。这是一座“军城” ,因为它完全是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起来的,那笔直而宽阔的马路、结实而简洁的楼房,就形象地体现了军人的风格;这是一座精神“富矿” ,来到这里非常震撼,在这样的戈壁大漠、不毛之地能够创造人间奇迹,其间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多少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这是精神信仰的力量,是一代又一代兵团人为国担当、为民造福的家国责任感的昭示,他们的理想追求和审美向往就体现在城市建设和文化氛围之中。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旁边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羊牛。 ”这是兵团边境团场185团职工生活的真实写照。8月4日下午,梅花奖艺术团一行来到石河子歌舞话剧团大型舞台剧《兵团记忆》的排练现场,欣赏了这部全景再现兵团人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历史的大型话剧。

  舞台上,一种记忆在时空交替中再现,讲述了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使命、责任和悲壮。该剧在创作中力求避免主旋律艺术作品高大全的模式,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时代气息,将众多兵团人和兵团人的精神亮点或浓缩或放大或叠加,以恢弘的气势、独特的视角、全景式的叙述方式,史诗般地展现了兵团人矢志不渝履行使命、义无反顾为国担当的崇高责任感,生动地刻画出了感人的人物群像。看过演出后,艺术家们纷纷表示,这是一部弘扬和讴歌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壮歌,是一尊凝成雕塑的永恒军礼,是一座可以移动的兵团博物馆,它理当被所有人永远铭记。

  一次次走访:浓得化不开的民族情感

  8月份,盛夏的吐鲁番,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室外温度平均高达40摄氏度以上。8月5日,艺术团一行来到吐鲁番采风学习。来自新疆维吾尔族极富民族风情的木卡姆表演,让艺术家们忽略了炎炎烈日。看到尽兴处,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林为林与当地村民一同舞动起来,激情欢快的舞姿令人动容。 “这是一个快乐的民族。 ”表演结束后,林为林激动地说,从他们的舞姿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一份发自内心的欢乐,我们的文艺作品也应如此,给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8月7日,梅花奖艺术团到禾木村采风。在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里,艺术家们与牧民亲切交谈,并受邀到牧民家中做客。好客的主人端上了香味四溢的奶茶,摆上哈萨克族的传统食品,热情招待艺术团一行。当听说艺术团里都是技艺精湛的表演艺术家,牧民们兴奋异常, 3位牧民当即拿出冬不拉,弹起了欢快的哈萨克族传统民谣,牧民们载歌载舞,并邀请艺术家们一起舞蹈,在热情的牧民的感召下,艺术团所有成员一起在悦耳的冬不拉乐曲的伴奏下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场面非常热闹。随后,在牧民们的盛情邀请下,刘丹丽、陈澄、齐爱云等梅花奖演员分别演唱了湖北、江苏、陕西当地的民歌小调,虽然没有麦克风,没有伴奏,但艺术家们充满激情的歌声久久回荡。最后,在恋恋不舍的氛围中,大家合影留念,相约再见。

  8月9日,梅花奖艺术团一行来到那拉提大草原,在那拉提镇塔亚苏村,艺术团一行亲切看望哈萨克牧民阿不都拜一家和巴赫提开勒德一家。杨承志代表梅花奖艺术团亲切慰问了两家牧民,给牧民们送上了油、米以及慰问金。牧民们邀请艺术团到家中做客,捧出自家酿制的马奶子酒和烤制的馕。在毡房里,大家围坐一起,手拉手一起聊天,彼此脸上热情洋溢的笑容消弭了语言的不通,刘丹丽等演员还给牧民表演了精彩节目。

  为期9天的新疆行行程7000多公里,给艺术家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武利平说,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戏曲演员,来到新疆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深切感受到了新疆观众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体会到了戏曲艺术的蓬勃生命力,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是我们戏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李鼎表示,艺术团的演出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体现了我们艺术工作者自身的价值。来到新疆,深切感受到了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美。天高地阔的环境,给我们戏剧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除了有很多少数民族歌舞外,还有不少外来剧种在这扎根发芽,这次我们特别请来了各个剧种的代表人物,以满足当地群众不同的艺术诉求。梅花奖艺术团新疆行,恰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艺术家们深入当地基层采风学习,感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充实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中国剧协向来重视戏剧表演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如今中国戏剧梅花奖已经评选了25届,明年是第26届,也是梅花奖走过30年,希望新疆能够产生自己的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