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兵服务 为兵歌唱
作者:邵军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为兵服务 为兵歌唱

——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深入基层为兵服务纪实

对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的演员们来说,
深入部队慰问是家常便饭

  伴随着导弹部队成长起来的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41年来,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高原荒漠到热带雨林,从崇山峻岭到沿海之滨都留下了他们为兵服务的足迹。在迎来建军80周年的日子里,他们一如既往地用歌声追随着火箭兵的身影,穿戈壁、走沙漠、过草原、跨林海,一次又一次将优美的歌舞送进哨所,送进导弹阵地,送进官兵的心灵。

  一路歌声一路情

  “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为兵服务”,几乎文工团每一位演员都这样对笔者说。那坚定的话语和深情的眼神中,饱含了对导弹官兵源自心底的深情厚谊。

  2003年夏天,文工团到南方某演习部队慰问演出。为了让疲惫的官兵能边看演出边休息,演员们让官兵坐在树阴底下,而把“舞台”设在空旷的沙地上。当时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摊一个生鸡蛋上去,1分钟不到,便煎成了熟鸡蛋。姑娘们脚踏薄薄的舞鞋在炙热的沙地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摆一个造型,膝盖就烫得生疼,但她们心里默念:“坚持,坚持,一定要让战士看到最美的舞姿。”一场舞跳下来,一首歌唱下来,演员们像蒸了一场桑拿,衣服从里到外全部湿透。但一听到战士们开怀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他们的一切艰辛又被抛到九霄云外。

  2004年12月,文工团带着深情厚谊,上高原,下基层,行程数千公里,把一批新近创作的精彩节目送到了即将离开部队的老兵身边。文工团领导亲自把参加全军第八届文艺会演晚会《腾飞的乐章》、《瞧咱火箭兵》节目的光盘一个一个送到老兵手中,歌手郭春梅、张晓芬等也把自己新出的专辑送给老兵。带着对老兵的深情,歌手们唱起了《驼铃》、《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祝愿》等歌曲。唱着唱着,泪花打湿了双眼,激情撞击在心间,演员和老兵们拥抱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开。许多老兵拉着演员们的手,激动地说:“文工团真是一支德艺双馨的队伍,我们将永远记住你们!”

  在某部演出结束后,听说在离机关2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部队农场,有几名即将退伍的老兵为站好最后一班岗,没能来看演出。分队同志立即决定为他们进行补演。尽管没有舞台,没有灯光音响,但演员们全力准备,倾情出演。穿着单薄的青年歌手董冬第一个出场,寒风吹得她直打哆嗦,加上几日来的连续演唱,声带比较疲惫,以致第一声竟没唱出来。战士们劝她下去休息,她却坚持着,清了清嗓子,唱起了活泼欢快的《潇洒女兵》,边唱边舞,十分投入。随后出场的演员们也倾尽全力,让战士带着对军营最美好的回忆离队。

  2006年8月,刚刚参加完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的选手们还没来得及休息,便开始赴基层慰问演出。在海拔3500米的青藏高原,演出常常没有话筒和伴奏,歌手们只能清唱。一次,通俗唱法银奖获得者曹芙嘉一曲《红旗飘飘》刚结束,就已气喘吁吁,险些晕倒。当官兵们为她献上用野花编织的花环时,激动不已的她一边吸氧一边又唱了一首战士喜爱的流行歌曲。唱完时,曹芙嘉早已脸色苍白,嘴唇发紫。

  有一次,演员们到只有3个哨兵的哨所演出。在去哨所的路上,由于上山的路特别陡峭,8名演员只好相互搀扶着,一点点往上爬,几公里的路,却走了两个多小时。8个明星为3个士兵演专场,从来没有过的礼遇让战士们异常激动。民族唱法铜奖获得者陈永峰演唱的《祝你平安》还未结束,3位长年与大山为伴的战士,已是泪流满面。他们一个个与歌手们拥抱,用长时间的军礼感谢这些只有在电视荧屏上才能看到的明星。

  对于二炮文工团的演员们来说,为兵服务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誉。一听说要下部队演出,心中就充满了莫名的兴奋,一扎到战士堆里,身上就膨胀起十足的干劲。前不久,二炮政治部与央视录制庆祝建军80周年文艺晚会,著名歌唱家李丹阳主动请缨,带着百余套个人演唱专辑和一批广大官兵喜爱的好歌,提前来到节目录制现场,利用休息时间和录制间隙,为旅团官兵举办了多场小型演唱会,将《最红最美的旗》等20多首优秀歌曲和个人演唱专辑,送到帐篷里、灶台旁和训练场,让官兵们喜出望外,兴奋不已。

  一次演出后,几个女兵打电话找到准备休息的潘长江,“潘老师,你来我们部队演出这几天,上上下下像过年一样,我们都很高兴。可是,您演出的时候,我们几个人正好值班,没能看上。您能不能在电话里给我们几个唱首歌?”潘长江想都没想便回答:“行!行!”接着在电话里为他们唱起了《过河》。电话那头响起了热烈掌声,几个姑娘、小伙子在电话里一起喊:“谢谢潘老师,基层官兵永远爱你!”潘长江放下电话,眼睛模糊了,大颗的泪珠掉下来。

  来自导弹阵地的创作灵感

  军营既是创作的源泉,又是创作的回音壁。二炮文工团每一名演员深深地懂得,只有战士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战士需要他们,他们更需要战士。

  听过著名二胡演奏家陈耀星演奏的《发射场上》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绝对写不出这种气势的曲子。”的确,陈耀星这首曲子是在导弹阵地上完成的。在深入部队的演出中,陈耀星亲眼看到导弹腾空而起的壮观场面,亲耳听到导弹发射时雷鸣般的轰响。正是这宏伟的场面、扣人心弦的轰鸣,激起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陈耀星才思泉涌,短短几天时间,便创作完成了气势如虹的《发射场上》。曲子很快便响遍了军营,响遍了全国,并获得当年全军文艺会演创作、表演一等奖。现在谈及这首曲子,陈耀星仍然激动不已,“这首曲子是战士们用青春写成的,荣誉永远属于奋战在发射场上的战士。”

  几年前的一个初冬,青年歌唱家张华敏随团来到一个仅有两名战士的无名哨所演出时,两个战士喜出望外,带着一条黄狗来到两里路开外敲锣打鼓迎接,看着两个战士冻得裂了口子的手和发紫的嘴唇,张华敏的心灵震颤了,一口气为这两个战士演唱了5首歌曲,唱者激情澎湃,泪花闪闪,听者大受感动,泪流满面。战士对歌声的那分渴望,让张华敏心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灵感,回到团里后,在词作家晨枫老师的帮助下,她很快写出了一首表现演员与哨所“恋情”的歌曲——《请把我的歌声留下》。“请把我的歌声留下/也让我把情谊带走/彼此行一个庄严的军礼/千言万语都已刻在心头……”张华敏凭着这首歌一举夺得全国军旅歌曲MTV大赛金奖。回忆那段经历,张华敏深情依旧,“是战士给了我灵感,是战士铸就了我的成功。”

  近年来,文工团不仅服务基层官兵,更从基层火热的生活中汲取了丰厚的艺术营养,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编导徐小帆说:“导弹与官兵是我创作的源泉,当我与它们融为一体时,创作就会激情澎湃、得心应手。”

  谈起曾获得过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评选”专业组剧目一等奖、全军文艺会演“特殊贡献奖”的《一座大山三个兵》,小品演员潘长江和编剧徐小帆仍然感慨万千。故事的原型来源于潘长江高原慰问演出过的一个哨所。那天,演出队员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哨所时,3名战士早已等候在那里。潘长江与战士握手时,发现战士们的手都很粗糙,黑黑的手掌,红红的手背,裂开的伤口洇着血丝,而脸更是黑紫色的高原红。这些战士长年驻守在缺氧的高原,加上吃不到新鲜蔬菜,所以造成了这样的体征。战士们甘守寂寞、为国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演员,他们不仅为战士们表演文艺节目,更把战士们的生活写进了艺术,写进了火箭兵的不朽史册。

  长年的军营生活熔铸了军旅艺术家坚强的军人意志,火热的军营生活,更赋予他们丰富的创作灵感。多年来,二炮文工团的创作员们坚持每年下部队体验生活,与基层战士一起摸爬滚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情感。相声《聊天》、《藏龙卧虎》;小品《一座大山三个兵》、《女兵公开日记》;评书《当代红嫂》;戏剧小品《清明时节》等节目,都取材于导弹部队现实生活的一个个侧面,小点切入,深度挖掘,生动地表现了导弹部队迎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的时代大主题,展现了官兵“植根大山、奉献为荣”的精神追求和“爱二炮、爱阵地、爱本职”的深刻主题。

  根植于导弹阵地这块艺术的沃土,创作的源泉才不会断,优秀的作品才不会断。词曲作者刘国建、黄金钢为了谱写体现导弹官兵战斗精神的歌曲,几乎走遍了所有作战部队,他们与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看着战士们把一枚枚导弹送上天空。回来后,创作出的歌曲《练为战》被全军评为最佳优秀歌曲奖,并参加了全军“八一”晚会演出。文工团几乎所有的节目都能找到生活原型,都能原汁原味再现火热军营生活。“二炮文工团的节目就是不折不扣地表现二炮部队生活,反映‘以兵为本’的艺术宗旨。”团长屈源的话代表了全体人员的心声。

  当好兵才能演好兵

  “要演好兵,首先要当好兵。”这是文工团每位同志对自己的要求。在大型音乐晚会《世纪之歌》上,扮演塑像的4名演员必须全身都涂上一层厚厚的金粉。20多次排练下来,有的人皮肤发炎了,有的人脸上起了红疙瘩;站在侧台保持固定造型需要一个多小时纹丝不动,每次排练完毕胳膊腿都伸不直,几个人却没叫一声苦,喊一声累。负责编排的央视导演说,这种活儿只有二炮文工团的演员能拿下来,因为他们的作风最过硬。

  舞蹈队作为二炮文工团青春朝气的象征,肩负着极其繁重的演出任务,不仅每年要随团上高原、下连队,进深山、爬哨所,到基层部队慰问演出,而且还要参加全国、全军的重大文艺晚会。在《红旗颂》、《边关颂》、《天疆壮歌》三台大型文艺晚会的排演期间,青年学员李倩、魏思佳担任了领舞。在炎热的盛夏,他们每天的排练任务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从这个舞台下来就赶往下一个场子,超负荷地运转着。学员甘灵犀感冒发烧,嗓子发炎化脓,四肢疼痛乏力,医生说要休息一周才能上台,可舞台上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又不允许他选择休息,为了不耽误演出,小甘常常吃完药、打完吊针,便赶往排练场,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李蕾、黄文利腿部韧带拉伤,行动艰难,但仍然带伤上台。台下疲惫不堪,台上却神采奕奕,有关领导夸赞他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2006年,李丹阳为了拍摄《军歌声声》音乐电视作品,只身来到享誉军内外的四川武警女子特警队体验生活。平时连杀鸡都害怕的她,与威风凛凛的女特警形象极不相称。为此,李丹阳坚持同特警队员们一起摸爬滚打,一起风吹日晒。虽然腿练肿了,脸晒黑了,一天下来累得像散了架似的,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等到正式拍片子时,她与男“对手”交锋,拳脚生风,勇猛果断,英姿飒爽,俨然已经是一名出色的特警队员了。就连技压群芳的军中女杰雷敏看了,也不由得向她翘起大拇指夸赞她:不愧为导弹部队的兵。

  当好兵的要求在歌唱家张华敏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7月,张华敏随团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当时她正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化脓,嘴唇都肿得老高,几乎是打着吊瓶赶到目的地的。有人劝她休息,可她却说,“如果这点困难就退缩了,我还算一名战士吗?”于是,张华敏就这样带着病演出了6场,唱了10多首歌曲。看着战士们兴奋的样子和一脸幸福的表情,张华敏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病痛,“作为一名军旅演员,只有真正植根于军营、服务于官兵,才有取之不竭的艺术灵感,才是最大的幸福和成功!”

  从组建以来,文工团累计为部队演出2400多场,行程20多万公里。他们把作品带给了战士的同时,也把艺术带进了军营,既当演员,又当老师,一路演出,一路辅导,仅2000年以来,就先后举办舞蹈、美术、音乐、曲艺等培训班100余个,培养基层文艺骨干2200余人。

  如果说官兵们的苦是在一个地方苦,那么文工团的同志们便把二炮的山沟、哨所、阵地几十年来的苦都尝遍了。“我们的艺术生命是与一辆辆战车、一枚枚导弹联结在一起的,把我们的‘名’刻在导弹官兵心中,就足够了!”这是政委刘永江的心声,更是全体文工团同志为兵服务的誓言。

小品《旅长在线》让官兵大饱眼福

诙谐风趣的小品《一座大山三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