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改革开放同步的安徽省文联
——访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屹
安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安徽省的文艺工作者也紧紧跟随时代,以自己的创作反映着、推动着这30年的波澜壮阔历程。作为文学艺术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安徽省文联也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杨屹。
记者:改革开放发轫于30年前的安徽农村,新时期的安徽文艺是不是也开全国风气之先,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杨屹:正是如此。粉碎“四人帮”后,我们迎来了文艺的春天。当时,安徽省委以非凡的魄力,于1978年5月召开了安徽省文艺工作者会议,在全国率先恢复文联,当时在安徽省主持工作的万里同志到会并讲话。1979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劲东风的吹拂之下,安徽省委又正式作出了《关于坚决推倒“文艺黑线专政”论,为安徽省文联彻底平反的决定》。江淮大地上优秀的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背负着历史的风雨沧桑,满怀着建设新生活的宏伟理想,勃发着创造新生活的艺术激情,朝气蓬勃,热力四射,开始了安徽文艺事业新的历史征程。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风云激荡、群情奋起、争论最为激烈、成败尚难料定的关键时刻,安徽的作家们纷纷奔向皖东大地,奔向千百万为改革而义无反顾的农民之中,写了大批作品,热情讴歌农民的伟大创举,坚定地为农村的改革推波助澜。一批优秀的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学创作领域,鲁彦周的小说和电影剧本《天云山传奇》、张弦的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分别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和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公刘、韩瀚、刘祖慈、梁小斌、梁如云、张万舒的诗歌获得全国诗歌奖,张锲的《热流》获得全国报告文学奖。根据陈登科、鲁彦周、肖马、江深编剧而拍摄的电影《柳暗花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部反映农村经济改革、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影片。由曹玉模编剧的《鼓乡春潮》是第一部正面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影片。文艺评论方面,安徽的理论队伍在全国最早开始对若干理论原则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全面系统地批判“四人帮”极左文艺理论体系,发起文艺理论评论界的内部争鸣,促进了文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李文群(苏中)的文章《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指出不能在拨乱反正中制造混乱,被视为当时全国的第一个争鸣声音。理论和创作两方面的实绩,使文学“皖军”在全国文坛声名鹊起,对当时文艺领域解放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现实中的改革也提供了很大的舆论支持。在今天,安徽的改革文艺仍在与时俱进。前几年举行的农业税费改革,安徽作家最先写出了反映税费改革的长篇文学作品。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资源,面对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社会生活,面对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大文艺家辛勤耕耘、勇于创新,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文艺各门类作品数量之多,形式、风格、流派之多样,体裁、题材、主题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大批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儿童文学作品在全国产生影响。黄梅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从乡村小戏发展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剧种,一批黄梅戏名家传遍千家万户。京剧、徽剧、话剧、庐剧、淮北梆子、泗州戏、皖南花鼓戏等剧种都推出了一批优秀剧目。音乐、舞蹈、民间文艺、电影、电视、曲艺、杂技创作极其活跃。一大批出色的艺术家以他们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在各自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的影响日渐扩大。30年来,安徽文艺家们的创作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英雄业绩,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造就的人民的美好生活。可以这么说,安徽农民掀起的土地包干是要解决大家的物质食粮问题,而我们文艺家的创作也是一反过去“假大空”的束缚和扭曲,为的是解决大家的精神食粮问题。
记者:作为文学艺术领域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安徽省文联也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
杨屹: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30年是安徽省文联风雨兼程的30年、与时俱进的30年、成果丰硕的30年。
30年来,文联工作始终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积极推动文艺家更好地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文联工作的落脚点始终放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不断推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尊重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促进了安徽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
安徽省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恢复工作以后,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时期文联工作的新路子,围绕服务于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和繁荣文艺创作,认真履行了联络、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能,开展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影响的文艺创作组织活动。如运用采风、挂职、建立生活基地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纪念日、节庆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展演,营造团结、喜庆、奋进的氛围;举办各类理论研讨、作品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大型文艺活动内涵并以此为载体,推动文艺创作形成阶段性发展高潮;改进安徽文学奖及有关艺术奖项的评奖,努力提高权威性以引导、激励创作;编辑出版优秀作品集和青年文学艺术丛书,热情推介重点作品,扶持文艺新人;走出小协会面向大社会,不断创新文艺活动的方式和运作机制;与文艺家广交朋友,多办实事,不断增强文联、协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各市、县文联和企业文联也都从本地、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文艺活动、促进创作繁荣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安徽文艺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文联自身工作水平的提高,很好地发挥了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安徽的各类文艺期刊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在推出力作、培养新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创办于粉碎“四人帮”后的《清明》,始终坚持健康向上、面向读者的办刊方针,已发展成为全国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大型文学期刊。《诗歌月刊》积极开拓联系读者、联系社会的渠道,在推介诗歌新人、探索新诗发展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艺术界》在美术期刊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传奇·传记文学》融高雅于通俗之中,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受到读者的喜爱。各市、县文联和企业文联主办的一些刊物和内部资料性文艺刊物,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这既充分体现了我国新时期文艺的开放格局,同时也为文艺家和文艺作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0年来,安徽省文联所团结和联系的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已经拥有44个团体会员。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有近2000人,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达1万多人,连同市县级文艺家协会数万名会员,成为建设先进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回顾安徽省文联这30年奋斗不息的历程,可以说,我们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
记者:在改革开放向纵深阶段推进的今天,安徽省文联又为自己确定了什么新方向?
杨屹:现在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边学习边改革,自觉适应时代特点和人民要求,始终不渝地致力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我们将继续认真加强文艺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厂矿、农村、部队、建设工地体验生活,努力推动作家艺术家运用不同文艺形式反映新的时代风貌,满腔热情地扶持文艺人才,不断推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我们今年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以推动自己的工作。组织各领域文艺工作者深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和新农村,创作了一批反映安徽改革开放30年来伟大成就的文艺作品。组织文艺评论家围绕30年安徽文艺发展,系统总结各艺术门类的创作经验,研讨新时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之路。其中重点组织了“中国作家看凤阳”大型采风创作活动,首届农民戏剧节,“田野的春天”大型歌曲征集、演唱活动,“小岗村30年”摄影展,“金色的田野——农民画画农民”书画展,安徽文艺论坛,《30年安徽文艺大事记》编印等。我们的这些活动也成为安徽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千场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我们还谋划了许多弘扬地域特色的其它大型文化活动,在弘扬安徽地域特色文化方面大做文章,推出了“水墨安徽——中国画创作工程”、安徽重大题材油画创作工程等大型项目。我们希望文联的工作能为安徽的文化强省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今后,我们要继续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为安徽的崛起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文化的力量,积极为文化创作的繁荣、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金色的田野——农民画画农民”展览作品,
上图为郎华的《秋韵》,下图为洪波的《枣香八月醉皖南》
“田野的春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歌曲
创作、征集、演唱活动颁奖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