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话剧团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作者:孟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部队话剧团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总政话剧团风雨50年

《老兵骆驼》剧照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前身为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话剧团,1953年5月组建于北京,是目前全军唯一的话剧艺术表演团体。50多年来,总政话剧团在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的艺术探索,形成了现实军事题材与革命历史题材并重的创作风格,以及激情与崇高并重的艺术品格,创作演出了270多部大小剧目,在军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中国话剧,特别是军旅话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激情和崇高的生命基因

  历史不能割断。那一部昂扬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话剧《万水千山》,将激情和崇高的生命基因注入了总政话剧团的肌体;那一句“让革命骑着马前进”的生命呐喊,更唤醒和疗救了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茫然而困顿的生命。这部戏是总政话剧团的开山之作,是军队戏剧中演出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在此之后,总政话剧团推出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东进!东进!》等一批反映战争年代的话剧。这些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早已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军事题材戏剧的奠基石。其思想性、艺术性,特别是对革命军人性格、语言的描写,几乎成为后来的军事题材戏剧创作的“范本”,那种对革命理想的颂扬不可替代地成为一代人形成世界观和革命信念的“圣经”。这些作品,开我军军事题材戏剧之先河,创我军军事题材戏剧之先锋,不仅在戏剧舞台上表现了我军光荣历史和领袖将帅的风采,而且培养了总政话剧团这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艺术精湛的专业话剧队伍,同时还造就了一大批在全国全军都堪称一流的导演、表演、舞美及各专业的艺术工作者。

  军旅戏剧历来都是与战争和英雄紧紧相连,在和平时代,怎样表现军人的生活、展现军人风采、唱出时代强音?总政话剧团的剧作家们深入生活,勇于探索,以全新的视角,开拓新的创作领域,将关注的重点转向普通军人,以现代人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创作出一批反映军旅生活的崭新戏剧作品。如《天边有一簇圣火》、《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男人兵阵》、《零号防空洞》、《洗礼》、《老兵骆驼》、《桃花谣》、《黄土谣》、《圣地之光》等等。这些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作品,不仅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军人形象,而且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折射出社会变革的时代大潮,记录着军队建设的前进足迹。这些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军内外观众的欢迎,为军旅戏剧增添了光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总政话剧团的小品和电视剧创作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小品《全都忙》、《纠察》、《歪打正着》、《对手》、《坑道深处》等受到军内外观众的普遍好评;电视剧《两个姑娘两个兵》、《坐标》、《长征岁月》、《妈妈今夜去远航》、《激情燃烧的岁月》、《林海雪原》、《大宋提刑官》、《风雨同仁堂》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军旅话剧需要不断锐意创新

  当今中国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心态都发生了改变,而军队并非置身于世外桃源。怎样与时俱进继承发扬军旅话剧优良传统?怎样在新的体制编制条件下加强剧院化建设?怎样适应当今市场,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这一连串问题叩问着每一个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军队戏剧人。

  军队的话剧作品绝大部分是主旋律戏剧。积极反映人民心声,热情讴歌时代精神,是军旅话剧的传统。主旋律作品能不能好看?主旋律的构建以民生为基点,它一方面承接传统,一方面对应时代。它是民族精神品格与人文认同的具体体现。既然我们的创作必定要在主旋律题材上做文章,那我们就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将关注的视角深入到民间、转向普通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中发现伟大,使自己的情感与理智得到升华。用感动自己的作品去感动观众,才能将情感中的力量聚合裂变,从而更好地把主旋律的宣传教化功能加以释放。

  在我自己的创作中,每当深入了解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后,他们崇高的品格和精神境界令我敬仰,我对共产党人的信仰也从理性的思考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深深地体会到,文艺创作就应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就应该热情歌颂伟大时代中的先进分子,就应该把优秀共产党员无私的境界展现在公众面前,就应该让那些对生活、对生命有感召力、有震撼力的过程来影响、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在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艺演出将声、光、电等手段带给观众的感官刺激提升到了一种新的程度,于是,观众走进剧场时的心理期待和情绪要求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年来在话剧演出中声、光、电装置的运用早已让传统戏剧家瞠目结舌:电子音乐、巨网、汽车、机械平台、投影、变形的服装和动物“演员”……这些足以颠覆传统话剧的表现方式,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这一古老话题。我们只有不断在坚持戏剧本体前提下进行形式上的探索,在有限的领域进行最大化的创造,让一部优秀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完美的统一。近年来,总政话剧团的作品,如《洗礼》、《老兵骆驼》、《桃花谣》、《黄土谣》都在艺术表现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突破。

  由于部队文艺团体的特殊性,除少数演出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面对部队官兵,很少进行商业演出。优秀的军旅舞台艺术作品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我们常常感叹:其实只要观众走进剧场,是会喜欢我们的戏剧作品的。无奈许多观众一听是部队话剧团的演出就先摇头。我曾到日本“四季剧团”考察,他们在努力提高自身演出水平的同时十分重视营销与广告宣传。该剧团艺术总监浅利庆太介绍说,一个好的剧团应该由正式演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后备演员各四分之一构成。为吸引和稳定观众,“四季剧团”还引进和建立了最先进的售票系统和完善的会员制度。

  在面对市场方面,总政话剧团也作了积极探索。2005年5月,话剧团以“树立形象、打造品牌、沟通观众、收支平衡”为宗旨举办了“首届戏剧演出季”。首次与票务公司合作,聘请专业营销策划人员,对目标观众、票价、剧目、推出档期、投入和回报、宣传与推广手段、有效信息到达率等进行深入分析,召开记者招待会,扩大影响。在剧场还设立了购票窗口,进行联网销售,宣布了总政话剧团“无票房”时代的结束。建立“戏剧演出季”制度是一个变革性质的创新,这意味着总政话剧团在演出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上前进了一大步。

  军旅话剧创作要有丰富生活基础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也是建军80周年,这对于一个从事话剧艺术创作的军队艺术团体来说,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军旅戏剧如何生存发展,如何再创辉煌,是总政话剧团面临的重大课题。

  通过反映现实生活来反映时代精神是话剧的一贯传统,民族风格与现实主义传统是中国话剧不变的精神追求。我所说的现实主义是从艺术层面上讲的现实主义品格,是指对于生活本质的认识。写生活不是目的,而是要写人、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写人的创造力和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创作才能深入地贴近生活、干预社会、影响人生。

  有丰富的生活基础的创作才是有生命力的创作。深入部队基层,关注基层官兵生活,从军旅作家的视角关注民生问题,是总政话剧团的传统。把握时代的脉搏,立足灵魂的启示,把思考的根扎在坚定的政治信仰上,用感动自己的作品去感动观众,才能将情感中的力量聚合裂变,从而更好地把主旋律的宣传教化功能加以释放。

  总政话剧团在5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编剧、导演和表演艺术家。总政话剧团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辉煌,就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为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条件和机会。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无论是在话剧的剧本创作还是演出上,都尽可能使用青年人才,并充分调动老艺术家的热情,积极做好传帮带。话剧团定期组织业务人员观摩优秀戏剧作品。每年进行一次业务考核,营造交流探讨氛围,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为了让话剧团扩大影响赢得市场,我们建立了舞台监督制、专业场记、艺术档案等完备的演出机构及制度。利用“八一剧场”的有利条件,积极开拓演出市场,培养自己的营销团队,做好长期、连续性的宣传工作。

《桃花谣》剧照

《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剧照

《天边有一簇圣火》剧照

《原子与爱情》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