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参加“筑梦·人人舞” 《心不老,情不了》的演出队伍中,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区舞蹈队、陶然民族舞团、紫竹院王晓静舞蹈队、乐活拉丁舞队、中关村手牵手舞蹈团、安贞舞协男子舞蹈队等十几支队伍,而这只是活跃在北京各个公园、广场、社区的基层中老年文化活动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从中不难看出基层中老年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王梅说,社区舞蹈与专业舞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舞蹈的参与者对舞蹈的认同。有的专业舞者随着多年的苦练,已经非常职业化,丧失了对舞蹈的热情。而社区舞蹈的参与者是发自心底的爱舞蹈,而且有的人在年轻时候就钟情舞蹈,在生活逐渐稳定、富足、空闲的情况下,他们就是单纯地想一圆当年的舞蹈梦。专业舞蹈有很高超的技巧,有的时候为了炫技而动作,社区舞蹈的动作技巧明显不够娴熟,舞蹈队的成员年龄偏大,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反而比较真诚,比较有感染力。
目前,仅就北京而言,中老年文化活动,尤其是集体文化活动比较丰富,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符合我国国情。很多中老年人希望老了以后能够有集体生活,大家互相影响,一块儿慢慢步入老年。有些人在集体文化活动中甚至重新发现了人生的乐趣、意义。同时,中老年集体文化活动群众基础良好也由中国独特的国情造就。采访中,有几位老同志都提到,在不少发达国家,公园、公共设施多为穷人准备,有钱人都有自己的私家花园。这样的条件在中国城市很难想象。因此,中国老百姓喜欢在居住区周边的公园组织活动,在这样的场合,合作、交流、分享的快乐非常重要。中国正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学会自己玩儿,一批批有文化、高学历、高素质的中老年人在影响着周边,并把这种影响带入社区,带入他们的群体。
在广泛参与、自娱自乐的同时,群众文化活动依然需要专业人士的关注与指导。吴国蔚指出,社区舞蹈,学不是最困难的,编起来最困难。专业的、适合社区不同年龄段的舞蹈现在比较少。从教育角度,有些学校开始设置社区舞蹈编导专业,比如北工大耿丹学院就有这个专业,但只是刚刚申请下来,还没有开始正式招生。从实践上看,服饰文化表演队、清华大学老校友舞蹈队等优秀的基层中老年群众文化队伍都和业内专家有着良好的沟通。加强专业与业余的沟通,也是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开展人人舞活动的重要初衷。王梅说,社区舞蹈门槛低,只要想跳,人人可以跳,这是开展人人舞的基础所在。与此相对应,专业舞蹈对于舞者的身体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创意和表现上,比社区舞蹈高出很多,这使得二者有了交流和相互激发的可能。精品是需要的,代表着一个国家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但是,舞蹈的公众普及与传播也是必须的,代表着舞蹈的市场力量与审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