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中诞生成长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电视媒体迅猛发展,广大电视工作者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沟通、交流、合作就成为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1985年5月,由各民族电视艺术家组成的人民团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正式成立了。23年来,在党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领导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评奖、办节、“送欢乐、下基层”、开展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等重点工作中成绩显著,中国视协在电视界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一、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机大量普及,电视成为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伴侣。同时,电视文艺节目也逐渐丰富起来。特别是电视剧的制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每年平均生产不过十几部,1981年和1982年则上升为100多部,1983年为400多部,1984年为800多部。电视艺术发展之快,社会影响日益巨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因此,广大电视工作者和电视艺术家们迫切希望成立自己的组织,团结起来,以促进电视文艺事业的发展。1981年,20多个省市的电视台负责人联名写信给中宣部,要求成立电视工作者协会,文艺界的同志们对此事十分关注。1982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阳翰笙、白杨、于伶、张瑞芳等18位同志提议,筹建全国电视艺术家协会。1984年10月4日,中宣部批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正式成立。

  1984年11月中旬,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筹备小组开始为召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成立大会准备材料,拟定会章,并确定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推选若干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人选由各地自行选派。为了给大会工作报告准备材料,筹备小组还邀请了电视界的一些专家对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20年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为起草大会报告准备了必要的资料。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中宣部的指导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于1985年4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胡乔木同志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全国47个电视台的代表共168人出席了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和由113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并讨论通过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章程(草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电视文化日渐繁荣的大好形势下宣告成立。

  二、茁壮成长

  中国视协的成立,为电视艺术家交流经验,加强团结,增进友谊,互相帮助搭建了平台。在中国文联的正确指引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电视人牵线、搭桥、服务,为促进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和繁荣发挥作用。

  (一)抓队伍和机构组建,奠定视协工作的组织基础。中国视协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分会,发展了会员。随后,各分会改为各省、市电视艺术家协会,成为中国视协的团体会员。同时,视协在全国发展了个人会员。目前中国视协已经有个人会员5000多名。这些会员是活跃在电视艺术事业中的一支生力军。

  除了发展会员,中国视协还注意加强机关建设,在各项工作中,抓导向、抓制度、抓管理,研究视协工作。为了健全学习制度,2003年,协会分党组建立了协会干部职工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交流学习体会,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准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廉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同时,按照文联的要求,加强了机关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了专业委员会的管理,成立了专业委员会工作部,起草和下发了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严格管理,规范运作。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促使协会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协会通过主办的刊物《当代电视》和内部刊物《中国视协工作通讯》,及时地向全体理事和会员单位、个人会员以及电视文艺工作者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措施,通报有关创作情况,介绍业界动态和专业知识,及时刊登各团体会员、各专业委员会以及个人会员的学习体会文章,加强交流互动。同时注意下情上达,将电视艺术家对电视文艺创作中的意见、看法、要求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发挥视协在党和政府与电视艺术家之间的桥梁作用,使中国视协会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责任意识都有显著增强。

  (二)抓理论建设,提高电视创作人员的素质。电视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而且发展很快,亟待经验总结和理论积累。所以,电视理论研究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针对电视艺术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状况,中国视协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视艺术理论的建设。先后建立起电视理论研究委员会、儿童电视剧委员会、行业电视委员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电视剧艺术专业委员会等专业机构,依靠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了“全国电视剧美学”、“改革题材电视剧”、“历史题材电视剧”、“少数民族电视艺术”、“儿童电视剧”的创作特点和规律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针对电视创作中的问题,组织电视节目观摩,组织专题研讨。通过活动,团结了一大批电视理论研究人员,发现、扶植了一批有才华的电视理论研究新人,在电视界有了一定影响。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电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中国视协组织了多次“影视艺术讲习班”,并通过中国视协机关刊物《当代电视》,围绕重点、热点节目开展评论,注重理论探讨。同时编辑出版了《中国电视艺术丛书》、《电视艺术辞典》、《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年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蓝皮书等资料和书籍。

  (三)抓电视节目评奖和表彰,发挥正确导向作用。在电视艺术的发展中,榜样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为此,中国视协举办了多次专项评奖和表彰会,如《凯旋在子夜》表彰会、“第一届中国纪录片评奖”等。为了增加电视艺术工作者的信心,激发电视工作者的创作热情,1991年,中宣部批准中国视协同浙江广电厅联合主办“大众电视金鹰奖”;199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授权中国文联、中国视协联合主办“中国电视金鹰奖”;1998年,中国文联批准,中国视协主办两年一次的“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2000年,中国文联、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视协和湖南广电局联合主办“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金鹰奖”已经成为电视艺术的重要品牌。评奖、办节、评百佳,大大加强了中国视协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视协的联系,使视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电视艺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增强了视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四)抓内外组联,做好为广大会员的服务工作。“联络、协调、服务”是中国视协的基本职能。为了与会员加强联系,让中国视协真正成为电视艺术家的温馨家园,中国视协从跨媒体和跨行业的范围内,积极发展有成就的电视艺术家、电视界知名人士和成绩突出的年轻新秀入会,密切与各地视协联系,沟通信息,相互支持,加强与各广电局、广电集团和电视台的联系,努力做好服务工作,积极与社会电视制作机构建立联系,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

  另外,中国视协注意加强与海外电视艺术工作者的联系和交流,既把我国的优秀电视艺术成果介绍给了各国人民,也使我们的电视工作者能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由中国视协会员组成的代表团先后出访了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越南、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等电视机构,借鉴国外媒体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增进友谊,扩大影响。

  经过发展,直到2005年,中国视协拥有5000多名个人会员、36个团体会员和26个专业委员会、一家全国性期刊,参与创办两所影视学院,并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6个国际影视机构建立了联系。

  三、再创新绩

  进入新的世纪,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时代号召,电视文化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渐渐凸显。

  电视艺术家协会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再创新绩。

  (一)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规律,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作用。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对人民团体提出了“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视协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加强行业服务、行业指导、行业自律。在组织联络工作上,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使中国视协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视协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在“三个服务”上下功夫,即为视协会员服务,为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服务,为电视艺术界服务。首先,我们完成了对会员的重新登记并建立了会员资料数据库,做到资料准确、联系便捷、分类清楚、管理科学,使会员资料数据管理规范化。其次,我们加强联络,广交朋友,及时了解会员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会员解决所遇到的困难,竭诚维护他们的权益,引导和组织艺术家加强理论学习,积极为艺术家深入生活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先后组织艺术家到南京、临安、井冈山、嘉兴、遵义等地深入生活,促进艺术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再次,借每年春节喜庆之际,我们举办电视艺术界大型春节联谊活动,邀请电视艺术工作者“回家团聚”,联谊交友,深受电视艺术界的欢迎。为了加强与会员的联系与沟通,2006年,中国视协决定,免费定期向会员寄赠《当代电视》和《中国视协工作通讯》两份刊物,使会员及时了解视协的工作动态,促进业务交流。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发挥各团体会员的作用,加强与地方视协的沟通与合作,中国视协每年召开一次全国视协系统秘书长会议,通报信息,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促进合作。作为协会联系电视各门类艺术工作者的机构,协会的各专业委员会也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了许多有影响的活动,备受电视艺术界的关注。

  (二)注重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中国视协在电视艺术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影响力和凝聚力是协会工作的重要体现。中国视协举办的“金鹰奖”和“金鹰节”、“德艺双馨”评选、“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中俄电视合作论坛”等活动,已经在电视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品牌效应。同时,中国视协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自觉配合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举办有声势、有影响的重大活动,提升重大活动和重要项目的品牌效应,通过品牌效应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1.“金鹰”品牌

  “中国电视金鹰奖”是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至今成功举办了24届。为了更好地体现“金鹰奖”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将“金鹰奖”打造成中国电视艺术界最具公信度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奖,中国视协坚决贯彻执行中央两办《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对“金鹰奖”评选工作进行改进。从第23届金鹰奖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并对评选章程和评选细则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除保留原来专家推选与观众投票之外,增加了中国视协会员投票机制。评选过程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每个环节都经过公证处的公证。实践证明,“金鹰奖”的改革顺应了电视艺术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受到上级领导以及大众的一致好评。随着“金鹰奖”评奖方法的不断完善,中国视协与湖南广电局充分合作,对“金鹰节”也进行了相应改进,减少活动项目,压缩节期时间,进一步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的特点。“金鹰奖”与“金鹰节”相得益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

  2.“德艺双馨”评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和七次作代会的讲话中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从1998年开始,中国视协连续举办了四届“百佳”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示范带动,促进电视艺术队伍建设。2007年,经中国文联批准,中国视协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百佳”更名为“德艺双馨”,名额压缩为50名。名额少了,标准高了,德艺双馨的荣誉更为珍贵,榜样的意义也更为鲜明。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努力培养和造就德艺双馨的电视艺术工作者,推动电视文艺队伍建设。至今,德艺双馨评奖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共表彰了251名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3.打造国际影响力

  我们不断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对外交流层面,积极组团参加有国际影响的电视节与学术交流活动,为电视艺术家的国际交流创造条件,同时,积极倡议建立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合作形式,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从2003年开始,中国视协与韩国电视协会、日本放送协会共同发起“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至2008年已举办了八届。2006年开始至今,我们举办了三届与俄罗斯欧亚电视学会合作轮流举办的“中俄电视合作论坛”,都取得了极大成功,并准备发展为有“上海合作组织”五国电视人参加的论坛。2007年,我们开启了“中国-东盟电视合作峰会”……这样,我们不仅与周边国家的有关电视机构都建立了联系,还形成了定期交流合作机制,使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视艺术产品在国际上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4.重点项目工程

  中国视协按照深入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指示精神,联合各团体会员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反响热烈的活动。先后五次奔赴山西阳泉、河北高碑店、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开展“送欢乐、下基层,促和谐、树新风”新年慰问演出活动。2005年,配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视协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国际论坛”。这是60年东西方艺术家就同类影视艺术第一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有中外著名导演、编剧、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20余位中外专家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视协组织策划了“新农村建设”电视专题项目,联合各省视协,组织91家电视台参加该项活动,被中国文联列为重点项目,通过拍摄电视专题片,推广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提高电视广告的艺术质量,我们开办了国际广告艺术周活动,提升广告艺术的质量,增强广告的诚信度。今后,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这些重大活动。为了配合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纪念等重大活动,我们都将举办相关主题活动,提前策划、精心筹备、周密实施,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既要有正确导向,又要有声势规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三)加强电视艺术理论评论工作,推进电视艺术创作健康繁荣。

  通过积极的、健康的、科学的文艺批评,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这是中国视协对开展电视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目标。今后,中国视协要更加重视理论评论工作,广泛团结全国知名的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形成一支造诣深、水平高的理论评论队伍,关注热点现象,掌握创作动态,积极主动对电视艺术创作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开展评论,努力掌握电视艺术评论对艺术创作进行引导的主动权。通过理论和评论工作发出具有影响力的声音,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注重发挥机关刊物《当代电视》杂志的理论阵地作用,加强了刊物的编辑力量,确保舆论导向正确,进一步明确办刊方向,突出《当代电视》追踪电视发展潮流的“当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创作前沿,并在版面上进行改进,增强刊物的可读性,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将遵循党的文艺方针,团结艺术家,为推动电视艺术、电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视协提供)

2007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领导同志会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三届、
第四届主席团成员。

2006年春节期间,中国视协组织艺术家到山西阳泉
为煤矿工人送去欢笑 本报记者 孟祥宁/摄

第二十四届金鹰奖颁奖典礼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