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文化可持续发展观启动传统文化教育工程
作者:朱树豪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大力倡导文化可持续发展观,有针对性地在全社会启动传统文化的教育工程。文化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保护好文化生态和文化资源,继承好文化传统和文化习惯,避免出现在文化上与传统隔绝的一代,进而创造出先进的时代文化。

  当今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普遍存在陌生感,相关文化生态和资源的继承、整理、保护、宣传有诸多不到位的地方,在文化传承上有可能出现断代的危险。例如,以春节为核心的一些传统节庆在中国文化起源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但遗憾的是,很多年轻人对其礼仪、程序知之甚少,对其中蕴含的一些文化内涵更不甚了解。不仅是当今年轻人不了解,我们已经有一两代人不甚了解这些内容。

  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主要基于文化上的同一性,对传统文化的遗弃和割裂,实际上降低了对民族同一性的认同。从增强全球华人凝聚力,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实际出发,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文化工作。故此,我们应大力提倡文化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社会启动一个传统文化的教育工程。首先,从学校的教育体系入手,加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感,是文化传承的危险信号,举个例子,许多国内的小朋友是看了迪斯尼动画电影,才了解中国有一个花木兰,暴露了我们在教育上的缺憾。我们应把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列入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把中华伦理、东方礼仪和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教育,系统性、全面性、权威性地纳入中小学校的正规教育内容里。

  我们应从社会的教育体系入手,把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重心放在普及型的教育和传播上。在社会教育体系的营造方面,加强对传统的、民间的、民俗文化的保护、发掘、整理。以传统节庆为例,中国幅原辽阔,节庆风俗内容极为丰富,我们迫切需要由有关部门组织,整理出一套权威的、全面的节庆民俗活动和礼仪程式的典籍。去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战胜中国的端午节,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经验就是从1967年开始,他们就着手系统梳理“江陵端午祭”祭典中的舞蹈、音乐、器物、礼仪,对操办祭典的民间艺人加以保护和资助,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

  我们要增加面向普通百姓的教育传播力度,让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活”起来。在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同时,我们要有计划地培养文化宣导员,使传统文化成为“活”的文化。

  此外,我们还应把教育宣传的触角拓展到港澳台和海外。这些年,海外华人春节过得特别认真,甚至比国内更加中规中矩。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表明海外华人对保护发展传统文化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此,我们可在全球华人范围内开展教育保护工作,形成符合中华文明精神内涵的、为全球华人所认同的传统文化认知标准,并以庆典、祭祀、节日、仪式等形式固定下来。在港澳台和海外通过多种形式普及中国文化教育,有助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对华人身份的认同,有利于促进全球华人的团结,也有利于推动两岸实现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