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补技艺的传承
栏目:即将消失的职业之六十五
作者:文/图 李寅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锔补完成的茶杯

  锔补技艺在我国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过去生活拮据,凡是摔裂了的瓷器、陶器都要找锔匠锔补好继续使用。“锔补”这门手艺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上世纪60年代生人的陈荣新就出生在一个世代传承的锔匠家庭。

  陈荣新从小就在这锔匠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时常摸弄满屋的锔补工具和家什。十来岁时就开始跟爷爷学习这门手艺。刚开始摸索学时,就拿几块废瓷片儿学着钻眼打孔,瓷片很硬又滑,手钻老在瓷面上打滑,稍不留神眼没钻成,瓷片碎了。陈荣新学艺的路上没少挨爷爷的骂。但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加之陈荣新聪明好学,数十年如一日,精湛的手艺也就在爷爷的责骂声中练成了。

锔补完成的茶壶

  锯碗时,要先把破了的碗对好茬捆扎起来。捆扎好后,根据裂缝的长度,用多大锔钉,钻多少个孔都要心中有数,然后用拉弓套在金刚钻上。这拉弓就像拉二胡的弓子一样,弦线上绕一根10厘米长短的金刚钻,来回拉动弦弓,这样就能使金刚钻不断旋转,从而在裂缝两边钻出小孔。钻好孔后用小锤把锔钉小心打入孔内,最后沿裂纹涂上一种灰膏,这只碗就锔好了。

  锔钉虽小,但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锔匠的水平。陈荣新的锔钉都是他亲手制作的。他说锔钉是家传的独门手艺,一个锔钉最小的才几毫米长,厚度只有零点几毫米,锔钉不管大小都得经过七道特殊的工艺才能做成。

锔补制作过程:敲钉

  锔补的整个过程都靠锔匠的经验和手感。要达到美观与实用的双重目的,这就使锔艺这门手艺具有美学的意义。早在清代的时候,一些紫砂玩家偶有失手把壶碰裂,舍不得扔掉,锔匠们就会沿着裂纹的走向锔好,有的还会锔上花以弥补缺失的部分,使其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身价倍增。陈荣新为了呈现这种美学价值,会把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注水浸泡,利用黄豆泡水发芽之力将壶撑裂,再锔好。把传统的锔补工艺上升到一种“锔”的艺术,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艺术形式。

  经过陈荣新撑裂再锔补起来的壶,滴水不漏,裂缝和锔钉形成的美感浑然天成。这些锔钉光滑如鱼背,饱满似颗粒,如雁阵列空,流畅华美,富有节奏感,让紫砂壶平添几分沧桑和韵味。

锔补完成后对茶壶进行检查

  陈荣新说:“过去人们锔补是因为穷,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70年代后,这行也渐渐难以维持了。后来就改行上了班。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我觉得这手艺人的好时候又来了,就重新拾了起来。 ”由于有家传的底蕴和原来的功夫,很快一些玩家慕名而来, 2012年陈荣新应邀到北京,在中央美院吕胜中教授指导下,完成了两件镜面锯艺作品,先后在北京、纽约两地展出,受到一致好评。

锔补工具:拉弓和金刚钻

最小的锔钉如蚂蚁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