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摘登
  来源:中国艺术报

    罗 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

  74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从此开启了我们党革命文艺、人民文艺、大众文艺的方向。自古以来,民间文化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心中,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每个中国人价值观、人生观。基于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已有成果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 ,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部为各民族民间文学专门编纂、按照民间文学规律分类分层级编目、收录内容最齐全的作品目录,其中很多文学篇目没有公开出版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和文明古国,如此举世罕见的文明遗产,理应以图书方式面世,从而使一直无形存在的口头文学看得见摸得着,真正进入中华文明的殿堂。 《总目》的纸质文本以系统、全面、高效、合理利用的理念将这一巨型文化遗产广泛推向社会,从而使数据库的社会应用、口头文学资料的学术研究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郑一民(中国民协顾问) :

  口头文学是人类在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活、生产中创造的民间文化。盼望已久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河北卷》在北京举办成果发布会,我感到很激动。冯骥才主席和罗杨书记把数据库总目项目提出来以后,河北人心情最急迫,唯恐在这项工作中落后,别人弄一个不显眼,河北这一块要掉下来在全国非常打眼,如果把这项工程比作“文化长城” ,我觉得不能从我们这塌腰。把“示范卷”任务担起来,我们觉得义不容辞,好赖先出来一个东西供大家参考,给全国提供打靶的目标,我觉得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非常高兴。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能够参加这个事业,是我的荣幸。这项工作是有利于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河北做得好不好,前面由我执笔的概述的写法行不行,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意义。

    郭希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 :

  民间文艺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我记得有一次跟罗杨书记出差,听他说起民间文艺是一切艺术最根本的源泉和来源,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民间文艺在我国艺术保护中的价值和地位。2011年以来,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了许多民间文艺项目,包括口头文学的抢救,也有一些剪纸项目,人才培养的项目,还有传统村落3 D影像等。对基金会来说,能够支持这些项目,促进民间文艺发展,我们也感到很荣幸。口头文学这个项目从设立开始,就受到了民间文学专家极大的关注和热切的期望。应该说, 《总目·河北卷》出版将会给我们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提供更大的便利,整个总目的出版将大大地拓展相关学科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进步,甚至为研究方法带来一些重大的创造性的变化,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陶立璠(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

  这部书的出版非常有意义,后面还有数据库的代码,有了这个和数据库相联系的总目,以后使用起来是非常方便的。我现在希望我们的第二期工程能够尽快上马,因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还有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觉得还是任重道远,需要共同的努力,把这个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把数据库完整地建立起来,这个建立的意义不在于保存,而是在于使用,通过一种服务,让使用者能够从数据库里面获得相关资料。就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来讲,这些年是有滑坡的,也和我们今天高科技发展有关系,冲击很大,但是我们怎么样把高科技尽快跟对口头文学遗产的使用联合起来,这样我们的研究才会更深入一些。中国民协提供了这么丰富的资料,如果研究还上不去,我们就对不起祖先创造的这些文化遗产。

    刘晔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

  尽管现在电子阅读这样普及,但让我们去查看中国民间文学的概况,看一天也摸不着头绪,但是把总目编纂出来,大家一目了然。仅仅是河北一个省的目录,就达到了1000多页,近5万条,全国该有多少?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到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作出的巨大贡献。能够参加这项工作,令人感到愉快,光荣,自豪。我也真心希望,中国的口头文学遗产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整理出版,如果再不出就不行了。5月17日,我们刚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总书记再次提出中国文化的继承性和民族性,我们的工作就是继承性和民族性最好最大的体现。我们把民族几千年的创造继承下来,把它变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系统性、专业性的数据库,同时又编纂出版数据库的总目,这是符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民间文艺界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践行着总书记对我们的希望。

    李世跃(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 :

  冯骥才先生在这本书总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总目的出版应该是我们民间文化界50年来对口头文学抢救和整理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一个巨大的值得自豪的成果。 ”当两大册、一千多页的书放在面前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意义。这套书虽然仅仅是一个目录,但是编撰过程也十分不易,冯先生确实是呕心沥血,从书的体例的确定到后来版面、封面的确定,每个细节都要过问,非常仔细。各位专家在编纂过程中发现问题一次一次做调整,一次一次地去更改,出版社的编辑对这5万多条是逐条的查,然后发现了很多缺字、漏字的地方,反过来又把数据库做了调整。正是因为从冯先生到各位专家到出版社编辑整个环节的细心的努力,才使我们这个书能够以一个比较有质量的形式出现在面前,也能够真正的体现到我们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的价值。通过编纂,我们向社会奉献了这两本厚厚的成果,我们也可以展望一下,当30多个省市加上综合卷、文献卷出来以后,是一个何等辉煌的大事,这还仅仅只是目录。

    吕 军(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

  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珍贵信息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河北卷》面世了,这是中国口头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件大事。总目编辑立项和“河北卷”出版历时一年半,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各用了半年多的时间。2014年2月一期成果发布会后,中国民协即开始研究总目编纂工程。2014年底到2015年5月12日为第二阶段,期间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五次进京召集专家会议,研究总目的编撰原则框架, 2015年5月12日在天津召开专家会议,完成了总目编撰工作的总体设计,确定了目标任务。至此进入了第三阶段,“河北卷”的编撰流程,通过数据提取、专家审核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2016年初“河北卷”顺利出版。总目的立项和河北示范卷的出版,使近百年来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梦想完成的永久地保护好中国口头文学遗产的愿望,向着伟大的既定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总目》有关情况信息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一期收录资料8 . 878亿字,计5000余册,其中有711册是铅印本、手抄本,非常珍贵。一期资料在20余位专家的参与下分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史诗、民间长诗、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11类。共有120万余条。一期数据库已经在2014年初顺利完成。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二期工程已经征集有效资料8亿字、计5100余册。计划年底前再搜集2000册,达到10亿字后,正式启动数据库二期工程的录入和分类工作,拟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二期的工程,最终一、二期数据库建设达到收录万册资料、 18亿字的目标。

  2014年2月,基于“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一期工程,中国民协着手编撰《总目》 ,拟通过出版纸质资料展示数据库的概括,让总目成为该数据库的关键项索引。通过该《总目》 ,可以直观、便捷、全面地概览和检索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一期5000多册书籍的内容。 《总目》秉持客观、平实、简要、准确的原则,能为我国民间口头文学的学术研究、理论思辨、数据统计等提供便利条件,将成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要工具书。该《总目》能极大便利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为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资源、新动力;为依法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关权益,提供了有力依据。

  2016年1月,全套《总目》样本卷的“河北卷”正式出版,“福建卷”的基础资料也准备就绪,拟于6月底交付出版社,进入出版流程。“河南卷”已经与省民协会商,拟在明年上半年出版。随着三省卷本的陆续出版,经验不断地积累和丰富,今后有望每年出版4 - 6个省卷本。

  为了配合数据库总目各省卷本的出版,中国民协邀请各省著名民间文学学者撰写各省近百年来民间文学发展状况概述,并拟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