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勘中原戏曲墓葬
作者:廖奔  来源:中国艺术报

河南洛宁上村宋金墓杂剧砖雕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四十年间,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河南省中部开封到洛阳的黄河沿线,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河两岸,出土了成批的宋金时期平民的戏曲装饰砖雕墓葬。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层中,前瞻既无古人,后望又无来者,恰如横空出世一般,把集束的璀璨烟花留在了历史的天空中。

  三十多年前我在中原读大学时,已经听闻并留意这些戏曲墓葬,到北京读研究生后即将其纳入论文考察范畴,因而与之结缘,这一契机也让我从此行走于中原宋金大地上。

  我先是踏勘了宋文化的沿黄河区域。黄河南出禹门后,至潼关而东入河南境。其北侧耸峙着太行山脉南端的中条山、王屋山,其南侧绵亘着秦岭山脉的崤山、熊耳山。在这两大山脉的间隙里,黄河先是以湍急之势通过三门峡,至孟津以东进入黄淮平原,河床顿宽,流速骤减,形成巨大的冲积扇,历经洛阳、孟县、巩县、温县、荥阳、郑州、开封而东北流入渤海。在冲积扇的北部,有沁、丹二水自太行山南来注于黄河,南部有伊、洛二水自熊耳山北来注入黄河,这些水道形成冲积扇上的水利网,使这一带成为河南省的主要农业区之一。目前发现的宋代戏曲砖雕墓主要就集中在这个冲积扇上的汴、洛一带。

  宋代平民戏曲砖雕墓都是小型仿木结构建筑,方形或六边形,穹隆顶,内壁模仿当时木结构房屋式样,雕砌为厅堂内室的形状,还遍布桌、椅、屏风一类砖雕装饰。在这些墓葬墙壁上,往往有戏曲装饰内容,或为壁画,或为砖雕画。砖雕画的最一般做法,是把戏曲演出的情景,绘图模勒,制为砖雕,于砌墓时镶嵌入墓壁,使之既成为整个墓室结构的组成部分,又成为厅堂之中戏曲演出场面的象征性装饰,与整个墓室的厅堂内室构造相配合,就组成一个完整的当时家庭戏曲文化生活的立体环境。

  金代戏曲墓葬区域的行走则是在山西中南部。山西省左为吕梁山,右为太行山,中间为一连串的串珠状断陷盆地,黄河支脉汾河由北至南纵贯上下,蜿蜒于盆地之间,造成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的条件。中南部的晋中地区、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占据山西省五大盆地之三,是山西省的主要农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目前发现的金代戏曲砖雕墓主要集中在这些盆地上。

河南义马宋金墓杂剧砖雕 

  金代平民砖雕墓更是把仿木建筑形制推进到了极致,雕造的工艺技术大大提高,墓室四壁基部是结构复杂的束腰须弥座,中部周砌雕花格子门,有些还有回廊栏杆,上部为重重叠叠的铺作垂昂,有时砌出重檐屋顶形状。墓室四面一般由四座房屋的外檐建筑构成前厅、后堂、左右厢房式的四合院内天井形制。在这些墓葬的墓主夫妇雕像对面,通常雕有戏曲演出场景。

  行走在中原大地上,不时就会碰到一座甚至一群宋金平民砖雕墓,里面布满戏曲装饰,带给我以极大惊喜,引我沉迷,促我探研。由于时光久远,戏曲形成期的宋金时代,日常演出的情景早已被光阴尘埋,给我们了解它设置了障碍。然而,通过这些凝固的历史图像,我们不是可以窥见它当年的演出盛景、听得见它当时演出的喧闹声么?这种文化契机,最终促成了我中国戏曲史研究思路的成形。

  我了解到,宋金时期繁盛的商业环境和良好的戏曲发展背景,是这些戏曲砖雕墓葬的社会成因。

  北宋立都汴梁,一百八十余年间,以汴京为中心的中州地区达到其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最繁盛时期。北宋中期以后,在日渐发达的商品经济刺激下,社会风俗趋于繁缛侈靡,表现在当时的房屋建筑上,是小木作的流行,竞相追求华丽奇巧,增饰数量众多的铺作、闹斗、飞檐以及遍施彩绘。折射到墓葬制度中,就是平民仿木结构砖雕墓的盛行。而当时戏曲活动恰好发展到了广为普及的程度,成为这一地区文化繁荣的主要标志,因而被采纳到了墓葬装饰中。汉、唐贵族墓葬中装饰的伎乐歌舞场面,在宋代已经成为一般平民墓中常有的内容,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化,它标志着世族势力的彻底解体和新兴市民阶层的崛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则反映了戏曲已经从贵族的红氍毹上走向民间,成为活跃在广大平民中间的普及艺术。

  靖康之难后,此类墓葬在黄河南岸潜迹,代之而起的是金代在山西南部的集中兴起。金世宗大定年间,金立国已五代,又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文化发展,民间渐渐医治了战争的疮痍,山西一带民间生活便日渐繁盛起来,戏曲演出也重新开始繁荣。相较于宋代来说,金墓中的戏曲砖雕更加普遍,通常为模制,说明民间有专门的烧造作坊进行批量生产,以供应修砌墓葬的不时之需。从雕造工艺来看,宋代戏曲砖雕多是依据画范进行平面浅浮雕,即于略凸出于浅地的人物像上做阴线剔刻,而其构图基本上还是在绘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的,汴京宫廷画院和当时民间的大量画士、画工的作品可能是其画范的来源。金代晋南地区已经没有那种画工云集的条件,戏曲砖雕主要是雕造工匠们的创作,技法改为半圆和全圆雕,然而演员造型、情态、气质诸方面更加生动传神,展示了砖雕匠人工艺技术的极大进步。金代墓葬中戏曲砖雕的普及、工艺的定型化和雕造技巧的提高等特点,应是民间需求量增加所刺激的结果。

  透过这些沉睡地底数百年的墓葬戏曲砖雕,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宋金时期民间戏曲蓬勃兴旺、热闹红火的演出声势么?

  宋金时期中原一带盛行的平民仿木结构砖雕墓,在中国墓葬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平民墓葬的建筑形制都是十分简陋的,除去那些极其普遍的土坑墓、土洞墓不论,用砖石材料砌成的墓葬也都简单而一般化,相较于历代皇陵和贵族墓葬的结构复杂、装饰华丽,通常引不起研究者的兴趣。而这批墓葬却打破了历史的常格,虽然在规模上没有突破,通常也还是单室或双室的小型墓,但却在雕饰上极尽铺张用巧,其建筑造型恰可与同时代居室建筑相媲美,横亘在历史中如异峰突起,因而成为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中原大地上四处行走,窥探宋金墓葬的奥妙,领略戏曲生活的历史繁华,不是一项令人兴趣盎然的事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