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伊丽莎白,也要贝克汉姆
作者:张君雅  来源:中国艺术报

Alexander Mc Queen的时装设计作品

  早在几个月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就向世界发出召唤:“2012,只有一个地方可去。 ” ——没错,当女王登基60年庆典、从南安普敦码头起航的泰坦尼克号百周年纪念结束,我们仍然聚焦伦敦——还有什么比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更让人不可错过呢?为配合伦敦奥运会的举行,伦敦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艺术博物馆(V&A)推出“1948年- 2012年的英国设计:现代的创新”展览,意在用设计的形式回顾两次伦敦奥运会之间英国人艺术创造的火花。

  为什么选择1948年和2012年这两个节点?看过“1948年- 2012年的英国设计:现代的创新”展览的宣传材料就很清楚了: 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废待兴的伦敦举办二战后首个奥运会,由于伦敦在战争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1948年的这届奥运会有着“节俭奥运”的称号,此时英国社会和英国的设计也在经历战争后开始重建和恢复。而展览结束的时间点被定格在2012年——历史轮回——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实行紧缩政策的英国又一次举办了奥运会,展览亦在这个时间点关注刚刚开幕的奥运会所要使用的场馆建筑。

  64载英伦设计流变

  60年之间,英国在设计领域进行了深刻的转型。展览展示了V&A从产品设计、时装和纺织品、家具、陶瓷和玻璃制品,到剧院设计、绘画、摄影、建筑、雕塑诸多门类的350余件藏品,让观众纵览两届人类盛事之间英国设计最为杰出的人才与创意,浏览英伦设计64载历程中,艺术家如何用设计应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以及这些设计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的晚礼服、 1961年设计的E型Jaguar轿车、艺术家Jamie Reid设计的《天佑女王》唱片封面,到被视为伦敦金融城重要地标的建筑“性感小黄瓜” 、协和客机模型,以及设计鬼才Jona ? than Ive设计的i Mac G 3……据V&A策展人Ghislaine Wood介绍,此次展览分成3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展示一战后20年传统与现代的角力,当时英国经历了一段传统工艺技巧复兴以及重新从英国风景中寻找灵感的风潮。第二个板块展示了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英国颠覆传统的创新设计,时装设计师Vivi ? enne Westwood、文化名人David Bowie、艺术明星Damien Hirst等群星闪耀;展览还特辟“街头空间” ,专题展示上世纪70年代的朋克运动、上世纪90年代的“酷爽不列颠”等文化运动思潮。第三个板块则是探索英国在制造工业、新科技及建筑等方面的创意设计,我们拿的、敲的、坐的、住的,有可能全出自英国设计师之手——苹果i Mac、 Mini Cooper汽车、Foster &Partners建筑事务所、建筑大师Zaha Hadid设计的建筑模型。Ghislaine Wood表示,展览回顾英国的设计,亦可呈现出英国60多年来设计发展的有趣样貌。

  可以没有政府,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

  提起英国设计师,我们总能想到Damien Hirst坏小孩一般的“不走寻常路” 、 Hussein Chalayan设计出的充满地域特色的礼服、 Alexander Mc ? Queen的悲观思想投射在时装上的暗影,以及Zaha Hadid在建筑设计上比男人还男人的宏伟气魄——不,英国不仅有众多设计明星,还有浓得化不开的设计氛围——至少,比伦敦雾要浓郁很多。

  作为一个拥有厚重的文化艺术底蕴和历史的国家,英国的设计在上世纪40年代倡导独创性的时候,就自然地从历史与“传统”中获取灵感和创意。这样一种以“传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首先倡导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这一大量运用中世纪、浪漫的、民间的装饰图案和风格来进行创作,并大量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运动思潮在英国发展到了高峰,极大地影响了英国当时和之后的设计理念——回归传统并进行创新。

  很多人的印象中,英国人“严肃、古板” ,然而英国的设计一直“敢为天下先” ,充满着创新精神,在现代设计史上独树一帜。对英国的设计师而言,设计不是单纯的装饰艺术,而是与其存在的传统进行创造性的对话;英国设计界的“主流思想”是现代设计的未来趋势应当为社会提供创造力。对设计的传统与创新这个古老的话题,英国设计师用作品,传递出一种与当代中国画家相似的思路:希望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又葆有先锋的活力——有人说,英国人既离不开伊丽莎白女王,也需要贝克汉姆,真的是这样。

  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有哪些不同?不仅是它还在用英镑而不是欧元,也在于它的艺术设计有着英国政府的鼎力扶持。

  英国政府没有提出“通过创新设计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宣言,但他们就是这样做的。上世纪80年代早期,撒切尔夫人曾在唐宁街亲自主持设计研讨会,拉开了推动设计发展的序幕;在她执政时期,英国设立了国家设计委员会。与此同时,媒体也参与到宣传和推介艺术设计的热潮之中,在它们的推波助澜下,设计师、艺术家、博物馆的管理者、设计界的学者都成为全球艺术设计界瞩目的明星。

  撒切尔夫人的名言“可以没有政府,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至今被人铭记,她的继任者们也在致力于设计的扶持;据英国政府调查,投入创新设计1英镑就会平均获得225英镑的高回报率,使得越来越多的英国企业把设计看作是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性工具,以至于如今一提到英国,就将它同“设计先锋”的概念联系起来。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投入、传媒的参与、公众的互动,这就是英国设计既保持较为传统的外部特色又对设计精神的开掘中显示出“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态势的原因。英国设计师能“全球跑透透”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英国独有的天气。英国影星Emma Watson曾经开玩笑地表示,她热爱英国阴郁的气候,因为这样的天气,“让英国的艺术与设计发散出极为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