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书展可谓书展界的老大,已有5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规模也远非其他书展能比。每年10月初全球100多个国家的7000多家参展单位来此“朝圣” ,参观人数超过28万,书展上举办有3000多场丰富多彩的论坛及各种文学活动。
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政治动荡并没有削减人们参展的热情,展会上既有传统老牌出版社、著名影视公司、谷歌亚马逊索尼等新技术公司、电子书制作公司,也有诺奖得主、经济学家、自助出版作者、文学经纪人、书探,等等。人们在展会上谈创作,谈创意,谈如何写故事和做产品,这里不仅成为著名文化企业展示形象和产品的舞台,也为更多的新企业和新技术搭起了合作的桥梁。
去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各个论坛都在关注这几大主题:电子书、新技术与出版的未来。随着消费者更愿意随时随地阅读电子内容,生产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读设备,出版商推出的产品也更加多样化。而发行渠道也更为宽广,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实体书店售书,还可制成数字版的内容,通过网店购买并下载到个人的电子阅读设备上,这也进一步推动各国实体连锁书店纷纷开辟专区,销售电子阅读设备。
参加论坛的书业人士还为未来的出版描绘出一幅画面:谷歌、亚马逊等商家提供的云阅读技术,将把个人阅读变成一种网络化体验,作者和读者可以不断地沟通交流,形成一个活跃、开放的线上社区。这意味着未来,出版商必须与苹果、谷歌和亚马逊共同整合资源,开发市场,出版商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内容,而是构建读者与读者、作家、编辑对话的社区,让读者和作者建立真实的联系。届时,发表或阅读内容不需要收费,而加入这个社区就要收费了。
如果你认为这个书展只跟书有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除了作家,电影人、电视人、游戏编程者等等所有内容相关产业的人士,也是这里的主角。去年的“故事驱动”大会新增了讲故事单元内容,请来了电影制片人大卫·葛尔森开讲大师课“如何迈入好莱坞:构思何时变成一部影片? ”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戏、影视和出版界人士参加。德国电影制片人本杰明·穆兹还分享了他对商业模式的新思考。